三月的感动,我们亲手弹奏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3-24 09:19:04
春意盎然的三月里,
绿色的律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柔风拂面,燕子归来;
百花萌发,河水初暖。
从3月11日疫情突袭,
到全市上下万众一心,
一周实现“动态清零”,
这个三月,
难为了潍坊,也淬炼了潍坊。
从白天到晚上,
从深夜到黎明,
潍坊的春天里,
感动是什么节奏?
比樱花更美的是“医护白”“警察蓝”“志愿红”
潍城区疾控中心质量管理科科长韩静带领科室全体人员赶到核酸检测实验室,于3月11日凌晨检测出了首例阳性病例,并立即送市疾控中心复核,用最快的速度报告最精准的结果,为本次疫情精准管控、科学研判提供了有力依据。
从3月11日凌晨开始,各方力量迅速集结,“严”字当头,“实”字为要,狠抓医疗救治、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等重点工作,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共同守好我们的家园。图为潍城区城关街道颐园小区抗疫临时党支部成立。
雨天检测,核酸检测采样人员被汗水的面罩下爬满了雾气。
他们冲在采样、检测的防控第一线
夜幕下,他们以白衣照亮黑夜
虽然看不清面屏后的容颜
最可爱的人就在我们身边
3月10日晚上10:30,一支由特警队员、派出所领导、年轻民警、熟悉颐园小区的社区民警组成的34人突击队迅速成立并第一时间进入潍城区颐园小区执行疫情防控任务。
在潍坊的各个出入口、道路、小区
疫情防控一线每一个哨点
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他们是潍坊市民的“守城人”
有了他们
内心安全感满满
自疫情发生后,我市立即启动了全员核酸检测,并在第一时间建设了潍坊火眼实验室。而在火眼实验室里,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略有些特殊,他不是专业医护人员,而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同时也是这里唯一的志愿者——35岁的郎需义。
自3月14日潍爱应急志愿服务车队微信群建立以来,群里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激烈的“抢单”,他们积极为管控区内的居民提供应急转运、药品采购等志愿服务。
3月20日上午,16名爱心义工用不到3个小时,制作了2358个美味暖心水饺,送到城区疫情防控卡口值班人员手中。
一抹抹鲜亮耀眼的红色
活跃在一线、幕后
他们搞服务、献爱心、捐物资
以“志愿红”守护“健康绿”
比暖阳更温暖的是无数人无私的付出;
席地而眠、露天吃饭
连续工作、不知疲倦
来回奔波、保障供应
无数个感人的瞬间让人泪目
他们是身边的“凡人英雄”
3月12日,在高新区新城街道鸢都社区的一处核酸检测点,社区工作人员冒雨开展核酸检测。
累极了的“大白”躺在高新区金马怡园小区外的草坪上休息。
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大白”就地取材,用上“路牙石餐桌”。
3月13日,潍坊眼科医院护理部兼院感办主任秦玉霞,在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持续工作至下午1点多时,感到有些心慌,一下子“瘫”倒在了健身器材上。
流调民警趴在桌子上短暂地休息。
3月13日下午,一张城管执法人员躺在冷冰冰的大理石台上休息的照片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他是来自奎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东关街道执法中队50岁的执法人员杨洪顺。他在风筝广场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连续长时间执勤三天,身体疲惫不堪趁着吃饭的功夫,在路边的大理石台上躺了一会儿。
21岁的朱龙祥是安丘市公安局郚山派出所的一名辅警,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他一只眼睛工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比春风更怡人的是一声声“谢谢你”“辛苦了”
一封封感谢信
一幅幅画作
一件件艺术作品
一次次敬礼
全市人民以各种方式
表达感恩和敬意
这一次
我们全力以赴
同心守护这座城
3月11日,在潍城区北关街道刘家园社区金都北苑小区核酸检测点采样现场,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不停忙碌着。“辛苦了,谢谢!”这是在核酸采样现场听到最多的话。
《“辛苦了,谢谢!”潍城区这个核酸采样现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3月13日,在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核酸检测点,小学生做完核酸检测后向医护人员敬礼。
“潍坊公安”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了来自潍城区颐园小区居民饱含真情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对公安干警的感激之情。图为民警在怡园小区巡逻。
潍城区军埠口中学的初二学生于雅琪,居家上网课之余,拿起画笔,通过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对医护人员、志愿者、民警等抗疫一线人员的感激之情。
我市62岁的著名写实人物画家郭永年用手中的画笔将防疫工作中的感人瞬间定格,向抗疫英雄们致敬。
来自烟台市南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刘欣茹,跟随学校老师来潍坊考试,受疫情防控影响滞留潍坊,感受到了潍坊人的热情和政府的关爱,在陌生的城市享受到家人般的呵护和温暖。图为刘欣茹在隔离酒店上网课。
感动的节奏,
我们亲手弹奏。
烟柳成阵,
春意渐浓。
疫情逐渐散去,
防控不松劲,发展不停步。
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
将温暖延续。
潍坊向上,不舍昼夜。
文案:李丽雪
责任编辑: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