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赓续工业血脉,迈向万亿之城

——《铸匠》热播再次将潍坊制造业推向“C”位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1-21 15:46:35

  原来潍坊先进制造业的背后有着这样的故事!近日在央视热播的《铸匠》,给人这样的惊喜和思考。

电视剧《铸匠》主题研讨会现场。

  11月20日上午,电视剧《铸匠》主题研讨会在潍坊日报社“画都沙龙”举行。《铸匠》创作团队、剧作原型华丰机器厂老职工代表、潍坊当代工匠代表、有关部门单位及文化界代表们齐聚一堂,畅谈《铸匠》及潍坊制造业的历史辉煌和当代成就。

  《铸匠》以潍坊华丰机器厂为原型,作为第一部以潍坊工业为题材的电视剧,《铸匠》如同巨石击水,让四面八方的人再次关注潍坊,“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这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业的经济大市用潍坊故事讲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史。

潍柴雷沃轮式机工厂总装一车间。

  老故事折射潍坊制造业新形象,印证着近期从秦朔朋友圈《一座盛产“隐形冠军”的“隐形城市”》为开篇对潍坊的关注。《潍坊成了山东最大的惊喜》、凤凰网山东重磅推出《三种气势瞰潍坊》系列报道、东亚智库的《解读潍坊:一座需要重新定义的城市》……一篇篇爆文让潍坊占据朋友圈里的“C”位,他们不约而同地聚焦潍坊制造业,将潍坊制造业定义为潍坊的新名片、新标签。

  再看《铸匠》,给我们在当下一个新的视角审视潍坊制造业,若是从时空坐标中重新审视潍坊制造业,我们更可感知当下潍坊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深远意义。

豪迈生产的首个近千吨大型油气处理模块。

  从历史天空中走来的潍坊制造业

  透过历史的滤镜,潍坊制造业基因里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依稀可见。

  《铸匠》的播出,是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活化,循脉向前,依稀可见老潍县民族制造业的萌芽,民族实业在抗日战争中一路艰难前行,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新生,为潍坊制造业的培育与发展埋下伏笔。

  在时间刻度里,潍坊工业发展非一日之功。至上世纪90年代初,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建材等行业已初步形成了规模经济,盐业、海洋化工等已成为全市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潜在优势行业。拥有潍棉、潍柴、山潍拖、潍坊华光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潍”字头企业,柴油机、激光照排、录音机、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一大批名牌拳头产品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享有中国“动力城、电子城、纺织城和农机城”的美誉。

天瑞重工车间

  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本之源。既是老工业城市,又是经济大市,潍坊始终保持一颗产业强市、工业强市的雄心,在“第二个一百年”的新起点上交出一份制造业发展的新答卷——

  潍坊2020年农业产值实现1038亿元,成为山东首个过千亿的地市;

  潍坊制造业总量占山东省十分之一、全国百分之一;

  山东37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潍坊占57家,数量位列地市第一;

  潍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06家,居山东省第二位,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居山东省第二位(潍坊GDP排全省第四位);

  潍坊市拥有30种产品产销稳居全球前列;

  今年前三季度,潍坊GDP突破5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3%,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增速稳居山东省地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

  9月末,潍坊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255亿元,居全省第3位,存款增幅11.7%,居全省第1位;

  ……

  数字写就实绩。回看辛丑牛年潍坊制造业走过的路,可谓是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奋蹄前行。

  潍坊制造业的基因,在新时代潍坊人民的创新实干中蝶变为冲击万亿之城的先进制造业力量。

  打开产业地图,作为潍坊两大主业之一的潍坊制造业版图清晰可见。15条产业链,解码着潍坊制造业的产业图谱,更像是潍坊冲击万亿之城的动人乐谱。

潍柴雷沃履带机工厂总装车间。

  在新赛道上为潍坊制造业精准画像

  在年初的市委经济工作会上,市委书记田庆盈提出“要叫响‘全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潍坊,在新赛道上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精准画像,高扬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旗。

  在事关潍坊未来发展的“十四五”开局之年,潍坊提出了用五到六年时间,GDP过一万亿大关,并跻身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前三十强和全国二线城市行列的发展目标。

  提出万亿目标,潍坊底气十足。

天瑞职工在检查磁悬浮真空泵。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潍坊制造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总量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潍坊拥有37个行业大类,包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所有的31个制造业行业。潍坊称得上是中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潍坊80家企业的115种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在全球(亚洲、国内)前3位,其中21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在全球第1位。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613家,居全省第2位。

  潍坊培育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潍坊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全省转型升级示范支柱产业集群,商用车及零部件、现代食品加工列入全省主导产业集群。

潍柴集团职工在流水线上组装发动机。

  即使是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2020年,潍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位于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755.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规上企业利润完成445.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

  “其实潍坊是隐藏在农业发达地区背后的制造业中心城市。”东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北京东亚汇智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凯德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李继凯说。

  在李继凯眼里,潍坊是一个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同生的“双创之城”,一个现代农业与先进制造业共荣的“双竞之城”,一个产业龙头冠军与隐形冠军的“双冠之城”,一个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同属的“双栖之城”,一个充满活力与未来潜力同在的“双期之城”。

  “双竞之城”是对潍坊两大主业的最好解读,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是对潍坊农业发展最高褒奖,也是对潍坊对外展示的最靓名片。那么,“中国制造业看山东,山东制造业看潍坊”既是潍坊市制造业发展的豪迈目标,也是潍坊未来发展的新形象。

  现代农业与先进制造业既是潍坊经济发展的“双轮”,也是发展腾飞的“双翼”,同时也是相互竞争发展与驱动发展的“动力”,也必将成为潍坊的“名片”。

雷沃谷神4GQ-1甘蔗收获机现场展示。

  万亿级城市“晋级”的先进制造业力量

  企业成就城市,城市造就企业。

  如何让企业成为激荡城市发展的最大活力源泉,唯有做大市场主体,做强企业实体。

  向万亿级城市“晋级”,在体量上“登顶”,在质量上“夺金”,潍坊制造业如何破解“远虑”与“近忧”的两难?

  制度创新是最有力的保障,不只有服务企业专员制度这个保障,还有强化产业链责任的“链长制”。

雷沃P7000大马力智能拖拉机

  3月份潍坊市工信局党组出台了《关于实行“链长制”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行“链长制”包靠服务。经积极推进,潍柴集团成为全省氢燃料电池供应链的“链主”,潍柴雷沃成为全省农机装备产业链的“链主”,天瑞重工、盛祥动力成为全省工程机械产业链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

  10月19日,以“两办”名义印发《关于推行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确定15名厅级干部担任15个产业链“链长”,15个市直部门担任牵头部门,在更高层面上、更高效率地服务保障产业链及重点企业发展。

雷沃欧豹无人耕整作业。

  从高位推动落到制度化保障,给制造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有为政府让有效市场更有效。

  如果说规上工业总产值衡量的是总规模,那么,规上工业增加值更能反映工业发展质量。在这一项指标上,前三季度,潍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增速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分别达到7974.4亿元、39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20.7%。

福田汽车诸城厂区汽车总装生产线。

  截至2020年,我市动力装备产业拥有规上企业近800家,产值约3000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0%左右,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全国的三分之一。正是有这样的硬核实力,全面参与争创国家制造业集群竞赛,潍坊市的动力装备产业集群独立参赛。

  潍坊建立“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全市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隐形冠军”64家;省级“瞪羚”企业71家,准“独角兽”企业1家。潍坊市还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7家。

歌尔股份厂房外景。

  潍坊已拥有完善的工业制造业供应链,更意味着潍坊具备了城市发展的创新活力与新型生态。李继凯认为,潍坊当前阶段的发展代表着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潜力,相信在此之后某个供应领域的隐形冠军们,会以小众、细分市场的“份额领先”,成长为所处产业的“规模冠军”,甚至带动推动所在产业整体发展壮大,使所处行业成长为一个新的规模产业。

  万亿体量让潍坊本土企业雄心勃发,潍柴集团是潍坊制造业的“老大哥”,既有实现产销100万台发动机的“体量”,又有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质量”,还融会贯通动力装备、汽车制造、农机装备、节能环保和铸造等五大产业链,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我国行业龙头企业、山东最大的装备制造集团,在潍坊迈向万亿俱乐部的冲顶中,潍柴集团提出了“打造全省第一家万亿级装备制造集团”的目标,在全省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将整合全省优质资源,吸引国内外优秀供应商落户山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从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签约35家全球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到堪称国内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深圳科技工业园将第一个北方分园项目落入潍坊,再到央企名企争先恐后投资落地潍坊、谋求共同发展,这些共同的选择,“都不是没有来由的”。

  潍坊城市的发展未来可期!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尹莉莉 刘元超/文

张钊庆/视频、剪辑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