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角色换位 用心扶残助残
奋力开创残疾人工作融合发展新局面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0-27 17:17:50
今年以来,坊子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省、市、区委工作部署,全面精准落实惠残政策,站在残疾人视角开展换位工作,创新“私人订制”模式,打造改革创新项目,在全市率先开展残疾人智能化无障碍改造、实施残疾人就业“订单式”培训,扎实推进“我为残疾群众办实事”等扶残助残工作,探索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工作突破口,实现残疾人组织在村(社区)全覆盖,不断与残疾人情感、工作和生活进行无缝衔接,奋力让残疾人幸福生活“有爱无碍”,开创了残疾人工作多元融合发展新局面。
一、当好残疾人的“小棉袄”,与残疾人实现情感融合
坊子区残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红成为温暖残疾人的“小棉袄”,通过力所能及的小活动融入残疾人情感交流大主题,逐步实现工作措施由临时帮扶向常态化转变,服务手段由单方面兜底向多元化综合保障转变,关注需求由物质生活单一性向情感融合等多重性转变。
残疾人受身体条件所限,在与其他社会成员平等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境。要让残疾人取得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就要靠前主动服务,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为此,坊子区残联相继开展了肢体残疾人假肢免费定制适配活动,假肢可以直接为残疾人弥补身体残缺,帮助残疾人正常参加社会活动。适配现场,我们通过对每名残疾人测量、打模、取样等环节量身定做,并由适配医师为适合配置的残疾人进行假肢适配安装,对于出行不便的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全面完善适配工作,并及时给予残疾人安装调试和使用指导。
今年,坊子区残联开展了潍坊市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集中宣传暨坊子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与坊子区民政局联合潍坊市盲人协会、潍坊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坊子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等近20家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为残疾人送去轮椅,提供生活服务、义诊、理发、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
此外,组织残疾人踊跃报名潍坊市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加大推进残疾人文体服务宣传活动开展力度,鼓励动员广大残疾人树立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和笑对人生的精神风貌。在帮扶残疾人的同时,树立残疾人优秀典型典范,让更多残疾人实现情感共鸣,从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入手,站在残疾人的视角,运用残疾人听得懂的语言,不断挖掘与残疾人情感融合的最大契合点。
二、当好残疾人的“店小二”,与残疾人实现工作融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理想与尊严的关键。2021年,坊子区残联切实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中当好“店小二”角色,把残疾人就业创业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就业培训帮扶模式,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全面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举办了潍坊市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对残疾人进行“订单式”培训,精准帮扶辖区内残疾人就业工作问题,目前共培训残疾人70名。其中,在潍坊市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坊子区残联获得团体“优秀组织奖”,坊子区残疾人选手王蒙蒙取得了糕点制作项目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今年9月在山东省齐鲁残疾人工匠技能大赛中、王蒙蒙在糕点装饰赛项荣获全省第三的好成绩。
在当好“店小二”的同时,坊子区残联想残疾人群众之所想、急残疾人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再小的事情,也会认真倾听、主动解决,推动残疾人政务服务马上办、上门办、主动办,加快推进“一次办好”服务流程,全面做好残疾人办理换证工作,采用现场集中评定、上门评定的方式,及时办理、优化服务,让残疾人证线上受理、线下一次办好成为常态。坊子区残联积极协调各街道(发展区)残联工作人员,将评定审核通过的新版残疾人证,由各街道(发展区)发放至村和社区,家属就近在家门口即可换领,切实解决了残疾人出行不便的困难,累计为998名残疾人群众办理换发了残疾人证。
立足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坊子区残联在服务残疾人工作中扎实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工作突破口,统筹街道(发展区)残疾人工作力量和工作资源,进一步拓宽“店小二”保障服务覆盖面,在全区305个村(社区)全部设立残疾人协会。畅通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村(社区)“闭环式”残疾人工作流程,规范残疾人帮扶受理办理、帮办代办程序,让服务残疾人诉求、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更高效、更便捷,打通残疾人服务工作的“最后一米”。
三、当好残疾人的“小保姆”,与残疾人实现生活融合
“天猫精灵!打开电视,播放电影频道……”在坊子区凤凰街道水韵华庭小区,张广科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说,前段时间区残联刚刚给自己家配备了AI智能控制系统,可以直接用声音控制电视,想看哪个台就看哪个台。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能控制空调温度、窗帘开关、落地灯等设备,生活便利多了。
这一些小小的改变,让张广科一家都省了不少心。“多亏残联帮忙,一下子解决了大问题啦……”张广科的爱人说,丈夫因为肢体残疾行动不便,平时活动都靠使用轮椅,可是庞大的体重成了从床上挪到轮椅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坊子区残联了解到情况后,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到张广科家中实地“勘察”,为其“量身打造”了智能化无障碍改造方案,不久张广科的床边就多了一台折叠移位机,彻底解决了他的起居难题。
像这样的“私人订制”改造方案,背后却是工作人员一次次的测量、设计和创新。坊子区残联通过这种“定制化”智能化改造,利用互联网时代的高新科技来当好残疾人朋友的“小保姆”,帮助解决残疾人朋友的各种生活障碍,改造的是残疾人家里的设施,改变的却是残疾人的生活。
在坊子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配套建设有宿舍、餐厅、康复文体活动室和心理咨询室,配备完善了康复运动器材、心理测试沙盘、无障碍设施和应用呼叫系统等相关功能硬件设施,残疾人可以享受日间照料、社区康复、技能培训、辅助性就业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你不用太担心,根据你的情况我们会妥善安排好你的培训和工作问题,只管放心好了。”来自坊子区新怡园社区的残疾人王师傅,听到坊子区“如康家园”社工人员的话安心了许多。王师傅家有妻子和两个孩子,全家的收入仅靠妻子出摊卖菜所得,微薄的收入让这个四口之家非常贫苦艰难。前不久,听到坊子区“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会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和技能培训再就业,这让他心动不已。王师傅说道:“坊子‘如康家园’建好了,免了我们残疾人的后顾之忧,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康复训练,还能帮我们介绍工作,增加收入,真得太好了!”
残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残联组织责无旁贷。坊子区残联将持续以残疾人为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做好角色换位工作,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能力,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每个残疾人心里,把助残惠残政策落实到每个残疾人身上。使“有事找残联”深入人心,真正成为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的“小棉袄”“店小二”和“小保姆”,奋力推动“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坊子区残联
2021年10月25日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