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1+16+N”新机制,潍坊同心合力唱好招商戏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0-27 09:18:47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今年以来,省发改委6次刊发我市有关典型做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先后4次对这种做法给予批示肯定。这个做法就是我市的“1+16+N”招商新机制。实践充分证明,新机制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是传统招商机制的一次有力创新。

  

   东旭集团光电新型显示材料项目汇报现场。

  谈及此次创新,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韩文宏坦言,强有力的机制是实现招商引资突破的关键。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我市市县招商合力不足,导致出现了招商项目推介渠道不畅、合作对接不够精准、跟踪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全市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要实现大突破,必须真正实现“全市一盘棋”。为此,围绕调动发挥好市级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县市区的落地主体地位和园区、企业、市场化招商队伍等的招引积极性,我市构建完善了“1(市投资促进局)+16(县市区)+N(园区、企业、市场化招商队伍等)”的市县联动一体化招商新机制,通过贯通上下、共建共享,推动全市招商政策、活动、平台、资源、信息实现协同优化。

  

   山东蓝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健康防护丁腈手套项目。

  实现一体化招商推介。在县市区自行策划包装项目基础上,市投资促进局组织高水平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评估,联合包装重点合作项目106个,通过投资潍坊促进网、“投资潍坊”微信平台、外出招商活动、驻外联络处、招商大使及委托招商机构等渠道,统一对外宣传推介。大力推动信息共享流转,对市级收集的招商线索,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县市区资源禀赋,科学确定项目优先落户区域,对县市区提报的招商线索,按照《潍坊市招商项目跨区域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实施办法》,推动项目科学流转。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实现高效流转推进。

  

   中国潍坊综试区国际博览园项目现场。

  实现一体化精准招引。共建载体平台,通过市、县联合规划建设园区、以需定制特色厂房、聚焦目标企业定向招商等措施,提升承载项目能力。如与寿光市联合打造了占地1000亩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目前该园区已落户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终端电子产品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8个。围绕重大项目落地,及时组建市县共同参与的招商小分队。如为加快强脑科技全球智能制造中心基地项目落地,6月6日,市投资促进局、奎文区联合招商小分队赴杭州市拜会项目团队,现场答复解决问题,促成该项目签约落户奎文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共搭活动平台,如对潍坊国际风筝会等重点招商活动推行“市级主方案+县市区分方案”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市县两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签约项目规模和质量均比往年实现大幅提升。

  

   海水稻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项目现场。

  实现一体化跟踪服务。普惠性政策和个性化政策相结合,一方面市级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普惠性政策,一方面围绕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市、县两级及时制定个性化扶持政策,加快了项目落地建设进程。坚持资金、能耗、环境容量指标等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统筹市县两级要素资源保障服务重大项目。如围绕建设潍坊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园,协调市城投集团、投资集团、财金集团和寒亭区滨投公司、国创发展集团等联合出资,并协调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为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解决了资金这一项目落地最大难题。实行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市级每月调度通报、赋分排名,落实县市区招商“一把手”责任,实现了上下同心同向发力,今年重点调度的126个在谈大项目、151个新签约大项目、136个立项大项目进展不断提速。

  创新千万条,成效第一条。1-8月份,据省发改委通报的内资招商情况表明,我市新签约项目466个,新开工项目387个,内资到位资金1353亿元,引进大项目46个,4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秋德/文

责任编辑: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