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烽火年代实物展现!小伙晒出抗美援朝红色藏品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0-19 09:24:19
10月14日,记者在坊子区一马路一处老建筑(抗日战争时期曾为日本正金银行旧址,现为红色记忆博物馆)内见到了红色收藏爱好者罗洋。近年来,他专注于红色物件收藏,房间里摆放着近万件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时期以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红色物件。对于每一件上世纪红色物件背后的故事,他都如数家珍。
罗洋在整理抗美援朝战场上缴获的美国军毯。
令敌人闻“声”丧胆头皮发麻的小喇叭
展台上,一个抗美援朝战场使用的“小喇叭”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个小喇叭长20余厘米,前端为铜质,黑色塑料材质的喇叭嘴到喇叭口逐渐放大,上面有两个铜环方便悬挂携带,整体呈条形牛角状。
罗洋说,在当时的战场上,美军已经拥有先进的步话机,通讯十分便捷,而我们团级以上才有一部电台,营连只靠通讯员的两条腿单一行动。志愿军发明了小喇叭,并配合出了一套自己的“密语”,战场上需要传递信息时,通讯员们就用小喇叭吹出不同的长短声,再将这些长短声变成“密语”,传达给战友。
就这样,小喇叭发出的“密语”让战场指令快速传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后来只要小喇叭声一响起,美军就开始头皮发麻、慌乱一团,不知如何应对,不知道是志愿军要休息撤退,还是要发起进攻,一时间不知虚实,胆战心惊。
赴朝慰问品送给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曾3次赴朝慰问,大大鼓舞了志愿军的作战斗志,慰问品就是有力的见证。”说着,罗洋拿出一个搪瓷缸,白色的缸体上印有“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赠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的红色字样,开口处则是一圈蓝色的和平鸽图案,摸上去图案文字凹凸有致,整体颜色依然鲜明。
“你看,陶瓷缸的把手是加厚的蓝色釉彩,是防烫和易拿的实用设计。”罗洋说。
“这个是当时慰问用糖果袋,里面曾经装满了水果糖。”说着,一个白色泛黄的布袋映入眼帘,糖果袋正面印有彩色宣传画,上面是手握钢枪的志愿军战士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底部还有小小的慰问字样,袋子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袋口有线绳收紧,反面是“什锦水果糖”的字样。
罗洋又递给记者一个封面已经褪色的红色本子,封面是行书的“慰问手册”,落款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五日”。“这些都是当时赴朝慰问团的慰问品,除此之外,还有抗美援朝慰问手帕、锦旗等慰问品,也在其中。”
收藏老物件只为留住红色记忆
罗洋又拿出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地医药箱、宣传画、锦旗、瓷碗、军毯等物品一一讲解展示。他说,自己从小的爱好就是收藏红色物品,过程颇费周折。他曾多次远赴北京、天津、黑龙江、济南、青岛等地寻宝,甚至骑自行车到农村寻宝,有时为了一件藏品要跑好几趟。他只想尽全力弘扬红色精神,留住红色记忆。
罗洋说,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而真实的战争要比电影中演的还要残酷。“《长津湖》上映后,我想办一个实物展览,让市民更近距离地接触历史,了解影片背后的故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姜海涛 姜美莲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