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眼睛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09-01 09:34:11
大山的眼睛
——记坚守山乡33年的安丘市辉渠镇林业站站长李祥斋
出发!8月28日早上8点,像以往的每一个早晨一样,已经54岁的李祥斋背上干粮带上水壶,拿上对讲机,从家里出发,一头扎进绵延不断的山里。同李祥斋一起出发融入山里的,还有他的护林防火队的兄弟们,他们就是大山的眼睛。
李祥斋是安丘市辉渠镇林业站的站长,土生土长的他,坚守林业33年,坚守在基层乡镇站所,在基本上是一个人的站所,干出了成绩,干出了境界。
工作在农村,生活在农村,奋斗在农村,奉献在农村。李祥斋历经辉渠乡林业站、雹泉镇蚕果站、雹泉镇林业站、辉渠镇林业站等基层站所,始终不离乡土,不离林业,不离防火,先后参与处置火情800余起,处理盗伐树木案件500余起,推动当地发展林果四万亩。
那山,那人,那树——割不断的乡情
在33年前的夏天,李祥斋从安丘市职业中专林果专业毕业,没有留在县城,也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跑到大城市找前程,而是毅然而然地回到家乡辉渠乡。
此时,当地以粮食生产为主,周边山上基本没有树,果树更少。为了让乡里绿起来,富起来,乡镇开始发展经济林,他和同事们开拖拉机去平度谭家夼村,拉回了适合当地种的大石榴树苗。1993年他有机会去山东省林业学校深造,学习经济林,对林果和干果富民有了新的认知,越发认识到发展果树对山区百姓收入的好处。
2007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辉渠镇的地理格局发生变化,雹泉、绪泉、温泉三泉汇(辉)渠,留山、城顶山、大安山三山相连,面积199平方千米,李祥斋担任镇林业站副站长,主持工作主抓林业,面临更大的压力,48211亩国家公益林的防火任务摆在李祥斋面前。
既是站所的负责人,又是乡镇驻片的片长,李祥斋天天下村转山,脸晒得红红的,黑黑的。为了规划经济林,他春天搞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秋天挖果树沟栽下一棵棵果树,发展了两万亩桃林,1万多亩樱桃,让沟沟壑壑的山村成了花果山。
绿水青山的长成非一日之功。当时群众对发展林果认识还不那么清楚,他说服落鸦石村党支部书记杨佰信带头种桃树。今天的落鸦石村已经变了模样,四面桃花环抱,河水碧波荡漾。如果说“一夜春风,桃花包围了落鸦石村”,那么李祥斋就是把产业政策春风种到山上的人。自从2009年的春天开始,每年春天都在这个桃花竞相盛的山村举办举办“辉渠桃花节”。
四面环山的窝落村是个不到360口人的小村,在李祥斋的指导下种上了榛子树,目前有100多亩进入了盛果期,“去年鲜果卖到了6块多一斤,一个果合一毛一,一亩收入5000来元”村党支部书记王开法说,这是李站长到辽宁铁岭考察引进的品种,适合这里的山岭薄地,管理也简单。
多年来,李祥斋坚持进修学习,取得了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大专毕业证,被评为农艺师。安丘蜜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丰产、优质、耐瘠薄、抗干旱等特点,为了让安丘蜜桃保持地方品种特性、成熟期衔接、形成系列品种、延长产业链,李祥斋开始探索桃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这时潍坊职业学院的雷教授上门来找李祥斋,问他有没有变异的品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辉渠镇吴家沟村新建的安丘蜜桃基地园中,发现一株变异桃树。整整三年时间,从果树生长期到结果成熟,他两三天就跑20多里路到基地盯着,最终选出了桃新品种“处暑蜜”桃。2018年3月,他和教授选育的“处暑蜜”桃、“秋分蜜”桃和“秋珠蜜”桃被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认定通过作为林木良种使用。
李祥斋先后被评为“潍坊市第六批市级优秀乡镇林业技术人员”“第九届山东省优秀乡镇林业技术人员”。2019年12月,他被山东省科技厅选派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就在前几天,他收到了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的证书。
走出“活地图”,练就“顺风耳”——大山的瞭望者
在大山里兜兜转转33年,李祥斋不是没有走出大山的机会。青云山刚开发时,他面临一个到安丘经济开发区工作的机会,但他还是留了下来,与这里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与这里的乡亲们一起让青山绿水变金山。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更要让绿水青山不受一点点委屈,不遭火灾。李祥斋时时刻刻牢记职责,他组建了防火巡逻队,根据片区分组包村护林,护林员、社区(村)负责人、农户都签订了责任状。每年的10月1日到次年的5月31日是防火期,他和他的队伍一刻也不敢放松。
“山上绿了,刮起大风,我心里就怕起了来。谷子收了,打起场来,我心里就揪起来了”对这片山水有着深情的李祥斋这样说。辉渠是小米之乡,小米丰收了,他比乡亲们还高兴,但比乡亲们多了一分担心。谷子多,谷连树,防火面又大了,防火的压力又大了。在他心里防火高于泰山,胜过一切。
自从挑上森林防火这个担子,李祥斋的手机一直24小时开机,晚上一听到手机响,就紧张。长期的紧张繁忙工作,吃饭不规律,李祥斋患上了高血压和糖尿病,但他没有放松对自己巡山的要求和标准,依然每天带队巡山。从一开始穿着黄帮子胶鞋巡逻,到今天穿着运动鞋爬山,他不知道穿坏了多少双鞋子。
有的山没有道路,是他趟出来的,有的小山坡没有名字,是他走到起上的,他就是辉渠三山的眼睛,他就是一张“活地图”,这个山头那个山头哪里有几棵树他都知道。他还炼出了“顺风耳”,对伐木的电锯声音格外敏感,能够听声辨别方位。
站长提拔走了,同事也走了,多年来,历经多个站所,基本上是剩下他一个人坚守,到2014年提拔为站长,李祥斋还是一个人忙着一摊事,他既是自己的官,也是自己的兵。
2020年12月份,在他的多次要求下,站上来了两个新人,年轻的罗波和韩元财原来是海军和火箭军,从部队转业来到林业站工作后,跟着李祥斋巡起山来。“我们要向李站长学的东西太多了,他炼就的一身硬本领,够我们学一辈子。”半年多的时间,两个人晒黑了,也重新认识了李祥斋,也开始重新认识辉渠这片山水。
是站长,更是“大哥”——带出一支防火巡逻队
多年来,李祥斋年年获奖,从镇里到市里到省里,他最珍重的是潍坊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这个荣誉。他说这个荣誉不只是给他个人的,还是他这个巡逻队的共同荣誉。
近年来,他在辉渠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强化森林防火力度,配齐防火工具,落实人员队伍,定期组织对护林队伍进行防灭火演训,共打造防火隔离带700余公里,清理杂草和可燃物800余处,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自任职以来全镇没有发生大的火灾火情。
“活都是大家噶活着干”,李祥斋说,防火队员收入都不高,一年八九千元,年收入不过万。但是防火期间每天巡山几十华里,在山上的荆条、刺槐和侧柏间行走,到了晌午吃饭的时间,就席地而坐,吃自带的干粮或方便面。
护林员聘请的都是当地的村民,个个都是壮劳力,队长李升级1974年出生,从1998年干防火队员,已经23个年头了。三个小分队组长中常庆凯、周乐福都是70年,王永华是76年的,温泉、雹泉、辉渠、歌尔、下坡、留山等社区都是他们巡逻的范围。
作为老党员,老站长,李祥斋是队里的定海神针,是带头先锋。2021年2月13日(正月初二),难得从春节假期轮值中有一天的空儿,李祥斋陪着妻子去潍坊看望老丈人,刚进家门就接到了紫䓍山有火情的电话,他扔下看老人的礼品,就飞车回来。无明之火熄了,但他没有放松,加强了巡逻,弦蹦得更紧了,确保万无一失。
“既然干就要干好!”负责在峰山社区、望海山社区巡逻的王永华说,他至今忘不了前几年一次到安丘市外应急救火,接到指令他们连夜集合,李祥斋带领他们火速赶到现场,成为第一个赶到火场的外援小分队。
平时李站长对队员们很关心很关照,但纪律要求很严,不打折扣,防火期间他们一律不外出,24小时开机,电话随叫随到。正是训练有素,在关键时刻一声令下,这支农民森林防火巡逻队就如脱弦之箭,指到哪里打到哪里。
身着森林防火消防服,背着器械,李祥斋和他的护林队员们全副武装,坚定有力地在乡间崎岖难行的山路上行走,似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青山绿水添了诗意,画了音符,题了文眼。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尹莉莉/文
策划:孙瑞永 统筹:张钊庆
殷梦 王贝尔 /视频 图片 航拍
后期:康恒设计:苑清芳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