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文化实事惠民众 一枝一叶总关情——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来源: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13 11:29:44

  为将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高品质生活体验,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立足职能职责,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心用情用力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察民情访民意,精准研判需求

  扎实开展基层调研,把了解群众需求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组建民意调研组深入基层群众,了解民生需求。先后赴樱园、中和园等7个社区、17家艺术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居民文化需求,聚焦群众集中反映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服务中心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县市区文化馆(站)、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广泛听取意见,逐个梳理基层文化馆和文体活动中心现状,找准“穴位”“堵点”和“痛点”,按照“一地一方案”的原则精研调研提纲,组织开展实地调研15次,汇总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建议38条,为科学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提供依据。

  聚贤才传薪火,强化培训效能

  广泛吸纳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非遗传承人,组建“师资力量库”,常态化开展各类培训、传承、教学活动,为城乡群众提供专业性、公益性、周期性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新实施“益佳艺”公益培训联动工程,举办书法、绘画、舞蹈、声乐、泥塑、蛋雕等各类公益培训班45期,服务群众三千余人。邀请行业知名专家、教授开设业务骨干培训课,聚集各县市区近百名舞蹈、曲艺业务骨干参加。举办了《我们身边的版权》专题培训,帮助传承人将作品逐一录入系统,使非遗作品转变成有标识、可识别、产权化的无形资产,提升非遗作品竞争力和传承人的版权保护意识。


  深入实施文化速递“嵌入式”服务工程,在奎文区樱园社区、潍城区月河社区等开设嵌入式辅导培训点,在美术馆举办“潍美手艺”“齐鲁说画”公益课程,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教学,满足群众学习、实践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需求,强化培训效能。

  延时长增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为着力解决“上班族”、学生群体由于时间关系与精彩文化活动失之交臂的问题,更好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出美术馆“夜游季”专题活动,每天延时开放至晚九点,组织原创音乐、本土相声、灯会猜谜、传统故事会等精彩现场演出17场,接待群众1.2万余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夜生活。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魅力文化行”基层文艺作品巡演暨庆“八一”军民联欢晚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与广大官兵共叙“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落实文化拥军工作,提升双拥工作品质。

  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潍坊中医药非遗传承中心,常态化开展中医药宣传、培训活动,助力区域性文旅康养高地建设。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月活动,免费为市民“望闻问切”,通过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知名中医义诊宣教、养生茶包香囊派送等活动,促进居民健康生活习惯养成,推动全民养生、全民健康融合发展。

  守初心践使命,争先进创一流

  在中心内部开展“向十种不实作风开战”专题讨论、向先模人物学习活动,推动作风转变,提升工作成效。通过聆听先进事迹宣讲,观看教育片,召开专题研讨会、工作推进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等多种形式,营造“学先进、树形象、践初心、办实事,争当人民满意的文化服务工作者”浓厚氛围。

  在全中心推广学习王伯祥、王乐义、谭旭光、杨守伟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深入挖掘中心内部为民服务的优秀典型,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先锋榜样力量,苦干实干拼命干,对标对表不走样,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一流文化生态保护区样板。

  群众无小事,点滴暖人心。下一步,服务中心将继续深入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办好惠民实事,推动基层文艺汇演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福利院,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走心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