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青州市黄楼街道郝家村:弘扬时代新风 打造“幸福”郝家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8-12 16:15:49

  有个小院,种点小菜,三五朋友相聚,这不正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养老方式?在青州市黄楼街道郝家村,老人的梦想实现了。郝家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起了居家式幸福院,全面推广互助养老新理念,积极探索以“街巷长制”为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狠抓乡风文明建设,全力提升村民幸福感,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幸福”郝家。

  打造居家养老新模式

  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黄楼街道郝家村充分考虑农村生活和居住面积实际,按照配套齐全、方便宜居的原则规划建设幸福院,在房屋设计上以独门独院为主,建设50余平米的房屋和30余平米的小院。同时,在幸福院还配套建设卫生室、文化室、农家书屋、村史室、活动室等功能室,方便老人娱乐、锻炼。

  基于老人耕作习惯,专门在幸福院角落规划菜园,按照每户60余平米左右分配到户,老人在菜地种植瓜果蔬菜,分享收获喜悦。

  实践站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针对村里孤寡、高龄老人生活不便的实际情况,食堂每天为村中102名70岁以上老人免费集体提供一顿午餐,并逐渐延伸服务功能,志愿者为老人们健康体检、义务理发、文艺表演、讲党史故事等,“幸福食堂”里的“幸福餐”让老人们的生活有滋有味。

  探索村民自治新形式

  郝家村以现有街巷为界,重新设置网格单元,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结合党员积分制管理,经党员自荐、两委提名、群众决定,推选产生了18名“街巷长”,成立了“街巷长”志愿服务队。依托志愿服务形式,开展协调邻里、化解矛盾、走访慰问、关爱帮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街巷长”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底子清、情况明等优势,通过“日巡、周查、月报”工作机制,对街巷人和事进行精细化管理。

  郝希广是郝家村第六街巷的街巷长,他对自己的定位是街巷的“管家”,并把自己的姓名、电话、职责挂在了街巷公示牌上,大家遇到问题一个电话就能找到他。郝希广定期会到每家每户去坐一坐,了解近期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大到村庄治理,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要“插手”。陈大爷无儿无女,家庭经济条件差一点,郝希广就经常拿着米、面去给他送,每次去,还“严厉”地跟陈大爷说“多活动活动,自己把院子打扫一下啊”。协调家庭矛盾、整治脏乱差、督促清门前屋后……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最终促成了环境的改善,增添了老百姓的获得感。郝希广说:“街巷长制就是要让党员干部要‘沉下去’”。唯有在这种“撸起袖子”的实干中,我们才能把建设幸福郝家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今年上半年,实践站共化解邻里纠纷30余起、帮助解决问题40余件,走访慰问老党员、孤寡老人、困难妇儿等50余人。

  丰富村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依托村内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实践站定期邀请专业老师开展舞蹈、乐器、农民画等专业培训,有效提升文艺爱好者综合素养。同时,加强村庄文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开展街道文艺骨干、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培训8场。

  今年来,实践站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活动4场,“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选拔性演出22场,“艺术进万家”基础艺术培训28场次,同时,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阅读推广、“小康年读书乐”分享活动、“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及“今天我最红·乡村新振兴”广场舞、锣鼓、戏曲大赛等文化活动,大大丰富了村内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韩佳/文

责任编辑: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