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山东防疫一线纪实:他们的故事不长,但足够温暖

来源:闪电新闻   发布时间:2021-08-10 21:21:22

  一周前,我们还在为南京机场的疫情揪心,我们千里迢迢驰援暴雨中的河南,我们为鸿星尔克点赞……一周后,当疫情的大考来袭,山东在这场分秒必争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所呈现出来的“科学”“速度”“温度”,值得所有人点赞。

  截至8月10日,是山东受本轮外地疫情关联影响的第11天,从发布通知“非必要不出省”、到济南机场“阻击战”、再到烟台5天完成两轮全员核酸检测……令人点赞的“山东速度”“山东温度”的背后,是防疫人夜以继日的鏖战。

  硬核力量,逆行而上:在一线抢筑“生命之堤”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志愿参与核酸检测,为市民做好服务。”

  7月31日晚,烟台市莱山区确诊1例关联南京禄口机场新冠肺炎病例。随即,烟台市进入了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8月3日,烟台全面启动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

  “烟台25岁女医生瞒着家人到一线采样。”“蓬莱中医医院护士季莹脱下婚纱披上‘战衣’。”“鲁东大学学生闫琳昊通宵在黄务街道东鑫社区志愿服务”……迅速、自觉、应战,一支庞大的防“疫”队伍迅速集结。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德尔塔”阻击战中,烟台各区县夜以继日争分夺秒,14000多名医务人员、8400多名公安干警、8200多名社区工作者、29000多名志愿者日夜奋战在一线,披星戴月只为守护一方平安。

  一袭白衣,一枚党章,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让他们不惧生死、英勇奋战?

  “只要我在,阵地就在,群众才会有依靠。” 设在基层社区的核酸采集点,让社区成为这场防疫战中的重要战场。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冷晓燕,连轴奋战,累了就在地上睡一觉,用瘦弱的身躯筑起一道“防线”。对于冷晓燕来说,工人文化宫广场核酸检测采集点,就是她的“战场”。 她是这个战场的总指挥,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

  “作为医务工作者,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8月4日,记者先后来到芝罘区颐山苑社区和通新社区核酸检测采集点,来自芝罘医院的医务人员柳珂刚被替换下来,上衣已经湿透。从早上7点多,柳珂就在通新社区核酸检测采集点工作,一直工作到中午1点多,一口水没喝。

  

  日月轮转,背影依旧 :“24小时不休”战胜“14秒无接触传播”

  这两天传来一个让人安心的消息:经过5个日日夜夜,烟台市两轮核酸检测圆满完成,共完成采样检测1300多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

  120个小时,两轮核酸检测。数以千万计的样本量从采样到检测,这背后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显而易见。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我们看到了速度与温度并存的烟台,烟台人正用一个个“24小时不休”战胜“14秒无接触传播”,用一个个肉体凡胎筑牢疫情防控墙,一个个破防的瞬间也在不断上演。

  “凌晨4点,经过21个小时接收样本工作后,她蜷缩在纸壳箱里睡着了......”这是8月4日发生在烟台疾控中心储物间的感人一幕。

  8月3日早上的一纸调令,将刘娟抽调到疾控中心接收采样点核酸样本。在疾控中心埋头工作的她,不知道外面的星沉月落,满心满眼只有眼前的核酸样本。

  在经过21个小时的样本接收工作后,身体与精神双重疲惫的她,在储物间蜷缩在小小的纸壳箱里睡着了。

  这只是千千万万基层防疫人的缩影。不同的城市有着同样的坚守,气象台显示山东多地连续数日气温高达35 ℃,医护人员顶着烈日穿上厚厚的防护服,重复着几千次几万次核酸检测的动作现场采样、识别身份、登记信息……

  近日,网络上的一段短视频感动了很多人。视频中,东营区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医务人员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脱下防护服后,被汗水湿透的衣服拧出水来。东营区14个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一律24小时待命。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就是大半天的时间。除了在采样点内的工作,采样医务人员还需要身着防护服、手提30多斤重的恒温箱走街串巷上门进行采样。

  前有“逆行者”,后有“守家人”。在这场防疫战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英勇奋战。他们身后,是亲人们关切、支持的目光。

  8月6日晚,在烟台莱阳市河洛镇核酸检测采样点,一名医务人员偶遇自己1岁多的女儿。宝宝乖乖配合,却没有认出“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原来就是自己的妈妈。这名医务人员名叫尹程玉,是莱阳市河洛镇卫生院的一名普通职工。自全员核酸检测启动以来,又没日没夜地坚守在工作岗位。“给家人和女儿检测总共2分钟,这2分钟便是他们一家短暂的相处时间。”尹程玉说道。

  这一幕幕,都尽显着山东速度背后隐藏的那份温情,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力量。疫情在前,责任在肩。“疫情不退,我不退!”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铮铮誓言。

  “没有核酸检测的市民,请下楼进行核酸检测!”天空又挂起一轮明月,一天又结束了,一线医护人员、志愿者们的呼声依然回响在夜半阑珊里。

责任编辑: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