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按压下半身还能治疗心绞痛?

来源:潍坊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7-30 18:30:24

  心脏不舒服?

  心绞痛?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

  赶紧来按压下半身啊!

  这是什么神仙操作?

  75岁的李大姨患有冠心病10余年,前段时间放置了2枚支架,造影血管很通畅,但术后还是感觉不舒服。在我院心内一科医生的建议下,李大姨做了一段时间体外反搏,效果很不错,不仅身体不适症状减轻了,连困扰她多年的睡眠障碍也改善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

  现在李大姨仍然每天门诊来做体外反搏,俨然成为了这“神器”的忠实粉丝。

  体外反搏是一种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下半身的方法,减轻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设备。

  它通过包裹在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气囊充气加压,促使肢体动脉的血液驱返至主动脉,使舒张压明显增高,为心脏增加血流,降低心脏后负荷;在心脏收缩期气囊迅速排气,压力解除,促使主动脉内收缩压下降,最大限度减轻心脏射血期阻力,血液加速流向远端,从而达到反搏效应。

  体外反搏的作用

  1.提高主动脉舒张期压力和血流量,增加心、脑、肾等重要生命脏器的血液灌注量。

  2.心脏收缩期,外周阻力急剧下降,利于心室射血,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活力。

  3.增强血液循环,促进重要脏器的侧支和吻合开放,改善微循环。

  4.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

  体外反搏治疗的疾病

  一、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非阻塞性冠心病。

  2.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缺血性,NYHA II-III级)。

  二、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血管性老年痴呆认知能力减弱等。

  三、眼部缺血性疾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早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等。

  四、其他疾病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突发性耳聋、末梢循环障碍、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心理或精神疾病等。

  五、康复、保健、消除疲劳

  心脏术后康复期、不能或不愿运动者、亚健康、三高、肥胖、压力大、睡眠障碍等。

  禁忌症有哪些?

  1.中至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夹层动脉瘤;

  3.显著的肺动脉高压;

  4.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或用抗凝剂,INR>2.0;

  5.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

  6.活动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

  7.反搏肢体有感染灶;

  8.未控制的过高血压(>170/110mmHg);

  9.未控制的心律失常,包括频发过早搏动,但房颤患者仍可获益;

  10.严重的左心衰竭;

  11.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12.妊娠。

  体外反搏治疗疗程

  每天建议治疗1~2次,每次20~60分钟。标准疗程为每周6h,为期6周,累计36h;或者每周5h,为期7周,累计35h。

  但10~12h的短疗程对缓解心绞痛也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效果。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者,标准治疗疗程后继续延长治疗10~12h可进一步获益。对于冠心病冠状动脉3支病变、慢性心力衰竭,适当增加1~2个疗程有显著效果。

  体外反搏治疗优势

  “无创伤、无痛苦”,在轻松舒适中进行血管内血流加速运动,用体外反搏治疗1小时,相当于睡着跑了1小时,因此这种疗法也被誉为“躺在床上的马拉松”“睡眠运动”“不需要外科的心脏搭桥”,对亚健康等未发病状况,有保健康复治疗作用。

  供稿│心内一科 王晓娟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