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赴乔铁家 探真勘误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7-19 18:55:43

  北王尔庄梁氏万历四年碑记世系图。梁化刚制图

  2019年6月1日,作者梁化刚(右一)一行赴乔铁家调查。梁兴利摄

  《潍县志稿·民社》记载,梁金铭在上世纪初曾任潍县第二区平寿乡长,治所在乔铁家。

  作者经过两次赴乔铁家调查,证实了梁炳所言,乔铁家梁氏与梁家巷是一族确凿无误,与北王尔庄也是同族。乔铁家梁氏与北王尔庄、于家山前、金钱沟梁氏也是同族关系。乔铁家第一大财主梁金铭称梁文灿为叔,两人常有走动,关系亲密。

  梁文灿与乔铁家梁氏是一族三方族人曾编修族谱

  因为乔铁家梁炳先生提供的有关信息较凌乱模糊,且根本没有提及乔铁家梁氏与奎文北王尔庄梁氏的同族关系,笔者曾于2019年5月19日、6月1日两次赴乔铁家调查,以求翔实与勘误。

  2019年5月19日,笔者与梁兴利结伴初赴乔铁家。不巧,正赶上修路,需要大圈绕行,中午11时多才抵达。由于没有提前联系,时间受限,我们来到梁炳的弟弟梁勇家。梁勇的老伴王翠青和梁玉忠参加了调查。

  乔铁家是一个700多人的村庄,梁姓人家有40户左右。

  第二次赴乔铁家有徐暖女士同行。我们在梁银的驾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采访。参加人员有梁勇、梁玉忠、梁玉华、梁玉树、梁银等。

  乔铁家参加调查的人们,叙述本支梁氏的情况,与梁炳所言大体一致。乔铁家梁氏在清末至上世纪初也是富裕的大家族,现已传至22世,何时迁来失考,到底是本支从梁家巷迁来还是梁文灿一家从乔铁家迁出,不太明了。但是,乔铁家梁氏与梁家巷是一族确凿无误,与北王尔庄也是同族。

  因为梁玉忠的父亲梁会沣主持了1966年前后的修谱,故梁玉忠了解氏族情况较多。

  1966年以前,乔铁家老墓田有一通家谱碑,刻有十一世梁可教以下的世系图。梁玉忠还记得当年谱碑上记载着始祖生有三子,皆名梁某才。族人原有手抄本老家谱一套,系清末所修。笔者通过考究认为,应是宣统元年(1909)与乔铁家分支一起续修的。

  1965年即将麦收时,北王尔庄族人先来人续谱,是梁玉忠家接待的,当年十六七岁的梁玉忠在晚上挨门挨户地叫人来采集信息。第二天早上,梁玉忠母亲擀的面条,来人吃过以后又去了昌乐乔官的于家山前和金钱沟(今前君祥村)两个村。

  1966年前后,乔铁家族人在十七世梁会沣的主持下开始续谱。梁会沣带人到潍县城住了七天,也去过于家山前和金钱沟村,等到草稿完成时,“文革”开始,新谱的手稿和原来的老家谱一起被搜去,付之一炬,墓地的谱碑也被损毁。梁氏族人因为“历史问题”太多、家庭成分不好,自然丝毫不敢抗拒。

  梁会沣到潍县城续谱,采集家族信息,应是与东关梁家大门(那时的梁家巷早已经没有梁文灿族人居住)和北王尔庄的族人三方会合,共同编修。七天的信息采集应该比较翔实了,潍县三支梁氏的关系已经梳理清晰,即将成谱时却被付之一炬,造成了百世憾恨。万幸的是北王尔庄的支谱留存了下来,才不至于使得生活在潍县600多年的这一族梁氏如今找不到祖根、世系紊乱。

  笔者调查在梁家大门长大的梁文焕曾孙女梁国惠女士,也证实这次修谱的时间是“文革”前后。

  梁文灿与乔铁家是一族,这很扎实,不然不会一起续谱。交谈中,乔铁家族人亲切地称梁文灿为“老头子”。

  乔铁家梁氏与北王尔庄、于家山前、金钱沟梁氏的同族关系,梁玉忠最了解,1966年前后修谱时,梁炳在外从军,所以他修谱时未记。

  梁氏各支字辈并不完全统一

  据乔铁家梁氏族人口传,梁文灿的名字是老师给起的,没有遵照家族字辈。但是,他是十五世,乔铁家的十六世是“文”字辈。他中进士后,觉得与侄子们一个字辈很别扭,就要求“文”字辈的侄子们改名,结果大都不同意,只有与梁文灿关系最好的、比较年轻的梁金铭兄弟三人改成“金”字辈。

  而后期的考察显示,真实情况可能是,梁文灿一家世居梁家巷,梁文灿出生在这里,是梁家巷分支十五世。因为年湮世远,梁家巷与乔铁家、北王尔庄的两支族人,虽然能同族论世,但早已各排字辈,这种现象很常见。到梁文灿中进士做官后,乔铁家期望将这位同族名人编入乔铁家支谱,结果遇到“文”字辈不是同一世的尴尬情况。实际是,梁家巷的十五世与乔铁家的十五世根本不是一辈人。

  详细分析北王尔庄《梁氏先茔碑记》并综合各种信息得知,北王尔庄和乔铁家两支梁氏出自梁家巷无疑,但是,在支谱中,迁出的族人往往以迁去的第一代人为分支的一世祖,而没有迁徙的还是以原来的始祖为一世祖,这样世数就不一致了。分支的同一世数实际不是一辈,这种现象毫不奇怪,600年过去,如果续谱不及时,世辈难免有差错。

  乔铁家财主梁金铭

  与梁文灿交往亲密

  梁金铭(十六世)是梁玉忠的祖父,乔铁家第一大财主,是著名地方武装头领范启奭的姑父,浮烟山一带的风云人物。上世纪初,梁金铭曾任潍县第二区平寿乡长,而乡公所就在乔铁家。梁金铭与梁文灿关系亲密,称梁文灿叔,经常去梁家巷。

  上世纪初,军阀混战,梁文灿不愿为官,便云游天下,吟诗填词以消遣愤懑。他居无定所,从北京城新帘子胡同的居所迁回到潍县城后,全家人寄住在十笏园主人丁锡田家。乔铁家老人们说,彼时的梁文灿一副看破红尘、不管闲事的样子,梁金铭于是劝说:“大叔啊,这样不是办法,不如我帮着你盖几间屋住吧?”那时候的梁金铭在平寿一带呼风唤雨,是有这个能力的。这慷慨之言足见二人的亲密关系。梁文灿却说:“盖屋干什么,丁四宅(十笏园)那么些闲屋,我愿意住哪块儿就住哪块儿。”

  梁文灿与平寿乡乔铁家的同族人交往密切,他们常常结伴来游览程符山(即浮烟山,又名符山)。梁文灿在一副为知己撰写的挽联中有“最难忘程符携屐,历下停舟”的句子,或许与自称“平寿炙笙氏”不无缘由吧。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