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坊记忆】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1 14:53:00

   202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潍坊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河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的“十市十县”激励地区之一,成为山东省首个且唯一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地级市,并将获得4000万元中央财政补贴,用于河长制湖长制及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国务院点名表扬的背后,是潍坊深耕河湖长制工作所取得的扎实成效。河湖面貌得到改善、市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日渐提升的今天,潍坊河湖长制工作正从“有名”迈向“有实”。

  河长守水有责,层层织密河湖责任网

   以河长制为牵引推进“河长治”,制度保障尤为关键。2017年5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印发《潍坊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实行了河长制。2018年5月,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潍坊市全面实行湖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实行湖长制,并为潍坊的河流配备了重量级“管家”,市委书记、市长作为市级“总河长”,既挂帅又出征,带动各级河长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治河职责。县市区也相应设立了县级总河长、河长,各镇(街)、村(社区)均分级分段设立了河长。

   自此,潍坊405条河流、617个湖泊都有了河长、湖长。覆盖全市河湖的“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已全面建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各级河湖长共计4859名,河管员2588名。其中市级河湖长10名、县级河湖长144名、镇级河湖长716名、村级河湖长3989名,他们成为潍坊绿水清流的守护人。

   同时,河长制也带动了全民、全社会的治水热潮,在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成的过程中,不仅各级干部纷纷担任河长湖长,定期巡河巡湖,还衍生出许多特殊的群体——“法治河长”“民间湖长”“文化河长”等也主动参与进来,成为河湖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力量。此外,多地还将河长制、湖长制与产业转型、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康养一体化发展有机衔接,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潍坊市还持续开展河长制工作暗访督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考核程序,加大考核权重,强化追责问责和激励约束。

  管好“盆”和“水”,推动河湖长制实现名实相符

   在河湖管护初始,潍坊的河湖范围内存在蔬菜大棚、阻洪林地、围垦鱼塘等河湖问题。其中仅潍河入海口处就存在养鱼大棚就有357个,占地达41万多平米。随着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这些成为了“历史”。

   潍坊对症下药,根据河湖长制工作的“全面排查、系统整治、巩固提高”三步走战略,历史遗留的河湖“顽疾”进行清违整治。

   ——2017下半年起,潍坊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清河行动”,对全市所有河湖开展问题排查工作、建立台账、查明问题,清理整治“八乱”问题9516处。

   ——2018年,潍坊又针对每条河湖存在的问题制定综合整治方案,通过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统筹推进河湖清“四乱”、河湖采砂专项整治、垃圾围坝专项整治、河道清障等行动,累计清理整治问题1938处,共拆除违章建筑8.65万平方米,清除阻水树木、垃圾40.38万平方米,整治养殖场和鱼塘11.95万平方米。

   在此期间,“温比亚”台风给临朐、青州、寿光三县市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仅寿光弥河河道内在洪水中冲毁加上水灾后清除的蔬菜大棚、房屋、板房、养殖棚等1945处。水患暴露的问题,也倒逼潍坊在安全屏障建设上提档升级。全市13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总投资44.29亿元,这是潍坊历史上范围最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要求最严的一次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全市共完成河道清淤疏浚251公里、新建加高培厚堤防334公里、堤防险工整治185.7公里,完成340座水库除险加固,维修泵站700座,重建维修塘坝431座,更换修复农村供水管道45.8公里。

   ——2019年,是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阶段。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基本搭建起河湖长履职尽责的平台和一整套工作机制后,潍坊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打造以“六个河湖”为主要内容的河湖长制目标体系。在此期间,潍坊通过开展“深化清违整治 构建无违河湖”行动和“清违整治回头看”行动,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整治。

   在清违行动中,昌邑市通过逐户宣讲政策法规,制定最优拆迁工作方案和奖励办法,筹集奖励资金,并帮助群众联系养殖地点、联系运输车辆和买鱼客户,同时运用“河长+警长”的协同管理机制,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历史一个月,累计出动人工4000余人次、大型机械480余台,昼夜不间做工作,柳疃镇、下营镇河道中的357个鱼棚全部拆除清理。同时,寿光市投入近2亿元,拆除弥河皮划艇俱乐部项目,临朐县冶源水库别墅区项目、安丘市渠河景芝段存在的大体量、影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迎刃而解。全市“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河湖顺畅了,河湖自然岸线逐步恢复。

   潍坊重拳整治河湖成效是显而易见的。2019年潍坊市遭遇了1952年有水文纪录以来最强降雨,弥河流域平均降雨达392.6毫米,较“温比亚”多出157.1毫米,弥河洪峰比2018年多850个流量,但最高水位却降低了1.17米,灾害损失也明显低于2018年。寿光市作为全国有名的蔬菜大市在2018年洪灾中损毁蔬菜大棚10万多个,2019年汛期损毁蔬菜大棚只有1000多个,是2018年温比亚台风的十分之一,典型的“水大灾小”,在这其中河湖清违清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反复治、集中治,到形成一河一策、每条河有人管有人治,河长制正带领潍坊走上治水、管水常态化的道路。

  创新形态,让河湖有人管、管得好

   如今,潍坊各级河长湖长、河湖专管员都安装了手机巡河APP,在他们都会登录智慧河湖管理信息系统,将巡河发现的问题及时传到系统内,各级河长办根据系统问题,及时交办并督导排查整改到位,确保河湖问题动态清零,真正实现了巡河(湖)工作痕迹化管理。

   与此同时,潍坊在全省率先搭建起具有统一开发、四级应用、层级互联、兼容共享、要素齐全、高效联动的“潍坊市智慧河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和巡河APP实现对潍坊境内的405条河流、617个湖泊的电子化巡查,并协助各级河长实现信息化管人、流程化管事、智能化管河。

   不仅河长湖长可以上报问题,潍坊市还积极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将河湖保护发展成为“全民行动”。通过监督举报电话和潍坊河长制微信公众号公众参与,打通河湖管护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利用社会的强监管,实现河湖共治。

   在实现全民参与管河护河的同时,还聘请有“当代徐霞客”之称的李存修等文化名人担任“文化河长”,设置了“文化河长工作室”。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深化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合力守护绿水青山,才能让碧水清流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美丽中国的最美底色。如今,潍坊河湖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全社会的齐心协力,“水润鸢都、河清岸绿、秀美潍坊”的目标正逐渐变为现实。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瑞荣/文

责任编辑:李倩 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