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为救父亲 14岁少女拼命增重

安丘的于建全患上白血病,贫血瘦弱的女儿毅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6-21 09:35:14

  6月20日早上,安丘市石埠子镇西刘家庄村14岁的于姝早早起床,给爸爸于建全做早饭。今年1月,于建全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于姝是最合适的捐献者。但由于她贫血且体重不达标,没有达到捐献条件。“现在我的任务就是快点把自己吃胖,能早点救爸爸。”在父亲节这天,于姝说出了对爸爸深深的爱。

  早起做饭让妈妈歇歇

  6月20日早上6时许,于姝早已起床,复习完功课后,准备早饭。

  她到院子里先把水壶装满水,放到炉子上,然后折断树枝填入炉子烧火。这些树枝是她妈妈鞠霞捡回来的,有些比较粗,用手掰不动,于姝就用脚踩断,顺便把树枝理整齐。“我把树枝都整理好,妈妈做饭的时候就省事了。”于姝笑着说,平时都是妈妈一个人照顾爸爸和弟弟,她回家后就把做饭等家务包办下来,让妈妈歇口气。

  烧开水后,于姝熟练地切菜、炒菜,还特意煮了两个鸡蛋。把饭菜端上桌后,她招呼爸爸妈妈和弟弟来吃饭。吃饭的时候,她把两个鸡蛋分给了爸爸和5岁的弟弟。

  吃完早饭,妈妈收拾饭桌,于姝拉着爸爸的手来到院子里,边给他捶背,边聊起自己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趣事。于姝今年读初二,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当天恰好是父亲节,她还有半天的时间能陪伴爸爸,这让她非常高兴。父女俩一起聊天的时光,是于姝最安心的时候。

  女儿成最适合捐献者

  于建全一家四口人,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生活无忧,平淡而幸福。而今年1月份,平静突然被打破,他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很残酷,却是一家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他们东拼西凑了一部分医药费,先进行了化疗。

  医生说,像于建全这种情况,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当时于建全身体非常虚弱,不适合进行检查,所以一直拖到了清明节前后。于建全没有兄弟姐妹,父亲已经七十多岁,还患有心脏病,儿子今年才5岁,最适合的捐献者就剩下年仅14岁的女儿于姝。

  于姝没有任何犹疑,主动要求给爸爸捐献造血干细胞。鞠霞说,她知道移植手术肯定会对孩子的身体有影响,但确实没有其他办法。他们带于姝做了配型检测,幸运的是配型成功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又特意到上海进行了一次配型,结果依旧显示配型成功,于建全的病情算是有了一丝希望。

  为了增重一天吃四顿

  虽然配型成功了,但检查发现于姝贫血,体重偏瘦,达不到捐献条件,需要先调养身体。

  于姝坦言,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可一想到能挽救爸爸的生命,她便不那么怕了,她觉得这样的付出值得。“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非常不容易,我一定要拼尽全力救他。”于姝说。

  面对乖巧懂事的女儿,于建全既难过又欣慰。难过的是,女儿才14岁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他非常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女儿的身体造成伤害。欣慰的是,女儿愿意捐献,这让他对治疗充满信心。

  于姝说,近段时间,她最大的任务就是增重,一天要吃四顿饭,尽量多吃面食。以前她不太爱吃饼干之类的零食,现在为了增重,课间也会多吃些零食。

  鞠霞说,给女儿改善贫血增加体重,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可现在家里的经济条件确实达不到。“有点好吃的,她都留给爸爸和弟弟,自己不舍得吃,我心里真疼得慌。”鞠霞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没有收入日子很难熬

  自于建全生病到现在,已经花了十多万元,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由于需要定期化疗,鞠霞也没法去工作,全家目前处于零收入的状态,日子非常难熬。

  鞠霞说,之前曾让公公在家照顾丈夫和儿子,她出去打工,可公公心脏不好,没几天累得病倒了。现在最让她犯愁的是后续治疗费用,但她不敢把担忧表现出来,怕丈夫和女儿忧心。“每晚都睡不好,担心闺女做了手术身体受损,担心丈夫排异反应厉害,我们没钱治疗。可感觉没有办法,特别无力。”鞠霞说。

  对于家里面临的困境,于姝其实心里清楚,但她同样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把自己能做的做好。“以前都是爸爸给我们挡风遮雨,这次我要站在爸爸身前,为他挡住病魔,愿爸爸早日康复。”于姝说。

  14岁,原本是一个女孩最美好的年龄,但于姝却早早担负起了挽救爸爸生命的责任,她虽害怕但却没有退缩。

   如果您想帮帮这个女孩,请联系

  鞠霞:15762596389(电话、微信、支付宝同号)。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春晖/文

责任编辑: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