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潍坊记忆】潍坊首家合资企业

——潍坊电讯行业的基石

来源:2009年《潍坊晚报》国庆特刊 《祖国万岁》(原文转载)   发布时间:2021-06-05 11:36:00

  现在提起合资企业,大家伙都不觉得陌生,它不仅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更逐渐成为不少人赖以生存的饭碗。借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年,记者采访了潍坊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潍坊市亚光电子有限公司的老经理、老员工,看着那一本本发黄的案卷,一张张陈旧的照片,20多年前的往事像一杯留香四溢的陈年佳酿,让人沉醉在历史中。

  市场需求 催生合资企业

  说起当年合资前后的种种细节,潍坊市亚光电子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陈家举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当时全国生产录音机话筒的企业一共有三家,北京、上海各一家,但人家都是国有企业,产量在每年600万-1000万支之间。而当时潍坊无线电八厂,合资前属于集体企业,虽然作为“三足”之一,但话筒年产量在100万-200万支之间,力量非常单薄。1982年前后,录音机是家庭的必备品,市场对于录音机声控件的需求量约在5000万-6000万件左右,中国每年都从日、韩进口大量的声控元件及成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话筒(资料图片)。

  1983年底,由外经贸委牵头向山东省贸易局申请后,潍坊无线电八厂开始与日本AOI电机株式会社有了初步接触。1984年,双方开始一些正式的合作后,主要是从日本引进一些小器件或小模具,借鉴先进技术,来弥补当时生产线的不足。但在学习过程中,潍坊电子工业局的相关领导就提出,是否可以引进全套的日本设备,进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无线电八厂的厂长赵笃仁和副厂长陈家举就前往日本,开始谈判合作事宜。

  当时日方对于创办合资企业的概念也非常模糊,但中国电讯产品的广阔发展空间吸引住了日方老板,双方很快就打成了合作意向,引进驻极体传声器的全套技术和设备,在潍坊无线电八厂生产,产品在国内外统一销售。合资公司总投资120万美元,注册资金60万(后追加至94万),中日双方各占50%股份。1985年,双方签订了正式的合资合同。1986年1月,潍坊市亚光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生产。

当时的企业注册证书复印件。

  困难重重 政府大力支持

  因为是首家开业的合资企业,在谈判和公司筹建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陈家举感慨地说,多亏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企业才得以顺利开业并发展。

  担任亚光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王宇宙介绍,办合资企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与日方谈判时,中方往往带着颇为壮观的“后备军”,一遇到问题,各部门一起想对策,找办法。

  陈家举说,随着开业时间的临近,日方的注册资金主要转化成机器设备到位,但中方的注册资金申请贷款迟迟没有得到审批。他找到外经贸委、中国银行潍坊分行、相关市领导,最后一直找到当时的市委副书记、市长邵桂芳,邵市长一封致山东省分行行长的私人信件,一封市政府盖着大印的公函,一公一私两份书信送到了行长手中,这才使贷款的事情特事特办。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在老城区木市街的旧厂区场地狭小,成了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当时也是得到市政府的大力协助,才把原本划为文化区内的新华路与东风街西南角的地块批给了亚光,直到亚光停产厂址也一直没有在变动。

邵桂芳市长出席亚光电子的开业酒会。

  鼎盛发展 成为行业领军

  “合资企业当年成立、当年生产、当年盈利,当时来说应该是个奇迹。”陈家举颇为自豪的说,1986年成立公司的第一年,话筒的产量至少在1200万支左右,效益额约为1500万人民币,利润12万美元。到1988年,亚光的年效益额已经攀升为6000万人民币,利润额达到80万美元。他算了笔账,新技术投产3年半的时间,总投资120万美元已经全额挣回来了。潍坊亚光电子一下子成了驻极体传声器生产行业的领军企业。

  1986年,公司被评为全国先进外资企业,在此后由国家电子工业部组织的一次全国质量评比中,公司生产的产品获得了第一名。1987年,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和日方人员的协助,本地公司已经可以自主生产驻极体传声器70%的零部件,产品成本大大下降。接着,各项荣誉称号纷至沓来,亚光也开始忙着到外地介绍合资企业的成功经验,新加坡、美国等企业也纷纷与亚光签订了合作合同。

公司创立之初,中、日双方的主要工作人员。

  副经理王宇宙先生笑称,当时公司的经济条件,在潍坊的确是财大气粗。1986年,当时潍坊市区连同市政府在内总共有5台传真机,亚光电子公司内就有其中的一台,价值4.5万元。此前,要想发传真,是要跑到青岛去才能发的。

  陈家举说,在他在职期间,与日方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搞好关系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法宝。当时日方常驻潍坊的有副董事长、总经理,还有生产部、技术部、工艺部等多位技术人员,公司员工之间相处非常融洽,中方领导也给与日方工作人员不错的待遇,双方的合作环境非常好。

公司创立之初,中、日双方的主要工作人员。

  行业基石 潍坊电讯鼻祖

  据王宇宙回忆,在1996年初,由于公司内部的经济纠纷越闹越大,不久就停产了。不少在公司内担任会计、销售的工作人员都开始自己单干。现在潍坊市区内20多家电子企业,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原亚光的员工创办的。

  王宇宙介绍说,目前潍坊市场生产的都是中、高档电子声讯产品,相比于江浙和广东的产品,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这都要得益于当时亚光奠定的技术基石。他认为客观地讲,潍坊目前承担了全国约50%的电讯产品生产要求,几乎所有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产品,都会定购潍坊的电讯配件。目前整个电讯行业的从业人超过1万人,所创造的整个利润更是不可小觑。

  潍坊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远伟也持同样的看法。据他介绍,现在像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潍坊共达电讯有限公司其开创者都是原亚光的职工,亚光电子的确是电讯行业不可动摇的行业基石,潍坊目前电讯行业如此繁荣,跟这个潍坊电讯行业“鼻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来源:2009年《潍坊晚报》国庆特刊 《祖国万岁》(原文转载)

  作者:孙艺丛

责任编辑:李倩 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