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阙庄泥”黏回的好书记

——记双杨街道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于英智

来源:潍坊融媒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05-31 14:51:08

  走进经济区双杨街道前阙庄村,如同走进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田园,短短十余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呕心沥血和辛勤付出,他就是前阙庄村党支部书记于英智。自2005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于英智心系群众、服务乡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于英智(左二)同村两委干部一起规划村庄发展蓝图。

  落后村飞回“领头雁”

   2004年的清明节,在外经营建筑公司的于英智驱车回家探亲,阴雨天导致路特别难走,几辆车还陷在了泥里。“那时我才真正理解了‘阙庄泥、粘死人’这句话,也真正感受到这些年村民受的苦、遭的罪。”于英智说,正是那次探亲,让他决定卖掉城里的房产回村竞选村干部,一心一意发展前阙。

  要致富先修路。于英智当选后,为了解决出行难题,他通过多方筹资,发动全体村民齐上阵,完成了村内9条大街26条小巷的硬化工作;为了让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他又带领村“两委”干部东奔西走,筹集资金16万余元,将自来水引入各家各户。为发挥党的引领作用,于英智带领村党支部充分挖掘前阙庄村的红色资源,个人出资280余万元,建设红色前阙展馆及党性体验中心,集中展现近几十年来党旗引领下的前阙庄村蝶变。

  于英智常说:“人管人不管用,制度拉起安全绳,文化调动主动性。”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于英智带领支部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2011年,他带头筹资680万元建成综合性村级文化大院,成功举办潍坊市第一届、第三届农民丰收节等百余场活动,真正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村民心中。

  泥土地里刨出“金疙瘩”

  “当村干部不能光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得切切实实干出点成绩来,让老少爷们真正得实惠,大家才服气。”于英智说。2008年,于英智紧跟政策导向,萌生了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的想法,经过积极争取,街道党委决定在前阙庄村成立土地经营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试点。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土地流转初期,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于英智带头发动亲友、党员干部首先入股,先期流转800亩土地,先后与潍坊润华园林、潍坊北海旅行社等企业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2008年10月,首批村民兴高采烈地领到了第一笔土地收益金,存在顾虑的村民也纷纷要求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管理。通过两年的时间,前阙庄村1700余亩耕地实现了整村流转。

  在于英智的带领下,村里先后成立了东篱乡村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并与20余家知名企业签订承包合同;2018年,前阙庄村又成功申报省级东篱田园综合体项目,经过近2年快速发展,已建成20万平米智能温室、齐鲁东篱健康产业园、宫阙无人机研发中心、大圩河生态观光带等项目,辐射带动周边13个村近5000户村民稳步增收。

  守初心共建美好家园

  让村里人全部住上新房子,完成乡亲们的安居梦,是于英智对全体村民立下的庄严承诺。2009年4月,于英智抢抓机遇,率先启动旧村改造,规划建设了占地240余亩的安置小区。

  数不清的夜晚,他带领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在办公室彻夜加班,仅仅3周时间,就完成了从户型设计、房屋评估、到最后的用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一年半的工程建设期,我和村干部日夜靠在施工现场,轮番累倒过好几次,但看到村民住上楼房后,我的心里只有两个字,值了!”于英智笑着说。

  完成旧村改造后,于英智经过多方协调,潍坊市第六人民医院、前阙幼儿园、锦阳学校等陆续投入使用,先后开通公交线路13条,水、电、暖气、天然气同步进村入户,解决了村民就医、教育和出行等生活难题。

  没有豪言壮语,唯有实干担当。于英智凭着一股干劲、闯劲和韧劲,践行着入党时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忠诚和担当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奉献之歌。

潍报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