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第三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3 15:47:21

  1、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2、卢沟桥事变后,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的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3、1937年8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全军约4.6万人。

  4、1937年,党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琼崖红军游击队除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5、国共两党在如何抗日的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同主张。

  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愿意实行民主、改善民生,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大众。中国共产党则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地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6、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城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7、洛川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8、为了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五六月间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

  9、《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10、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

  11、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我们的作战形式主要是游击战,以运动战辅助之。

  12、《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13、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平津、淞沪、忻口、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 。

  14、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周骇人听闻的血腥大屠杀,中国平民和解除武装的军人被枪杀、焚烧、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残忍杀害者,达30万人以上。

  15、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首战告捷,一举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100余辆,缴获了一批军事辎重和武器。

  16、忻口战役历时20余天,是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合作抗日配合得较好的一次战役。

  17、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8、1937年,八路军在深入敌人后方以后,党确定了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

  19、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在华北上升到主要地位。

  20、1937年,日军依仗优势兵力气势汹汹向前猛进时,国民党的军队节节后退,而装备简陋的八路军却分散地大踏步地向敌后挺进。

  21、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这是敌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22、1938年4月,党中央作出决定:将原在山西山区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向河北和山东的平原地区挺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23、1937年11月底,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共国际执委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他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活动限制在国民党允许的范围内。这些错误观点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坚决抵制。

  24、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举行。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5、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6、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降,并开始拼凑伪中央政权。

  27、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要责任。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对日作战方式。

  28、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对抗日根据地扫荡的重点是华北地区。

  29、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黄土岭伏击战,击毙日本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

  30、1939年2月,周恩来受党中央委托,到皖南同新四军领导人商定,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31、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东北抗日联军不屈不挠,坚持斗争,1938年10月,冷云等东北抗联八名女战士陷入敌人包围后,投入冰冷的乌斯浑河英勇殉国。

  32、1940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在濛江县境内陷入日军讨伐队重围,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最后只身一人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33、1939年11月,在晋察冀军民反“扫荡”作战中,白求恩大夫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不幸感染中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34、百团大战陆续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

  35、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长期以香港为基地,在港澳同胞的支持下,联络海外侨胞筹集大量捐款,支援祖国抗战。

  36、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党中央及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紧急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和东江抗日游击队负责人,营救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达八百余人。

  37、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给予坚决回击,制定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38、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遭到国民党8万余人的伏击和围攻,仅2000余人突围。

  39、在抗日战争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其有效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

  40、1941年9月,在冀西狼牙山地区,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在日伪军包围之下,打完最后一粒子弹后毅然砸枪跳崖,人们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

  41、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42、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篇讲演是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的。

  43、抗日战争中,中央及时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青年干部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等学校先后创办起来。

  44、在抗日战争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实行了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三三制”,减租减息等十大政策。

  45、“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实行的重要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1/3。

  46、延安精神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47、在抗日战争中,党派陈云、邓发、陈潭秋以及毛泽民等100多名共产党员到新疆工作,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斗争。

  48、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根据党中央指示在国民党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统治、建立各抗日党派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49、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50、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在文化上,是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也必然是衔接的,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51、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52、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的提出,既科学阐明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严格区别和政策界限,又独创性地解决了这两个革命的相互衔接问题。

  53、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整风运动中,1942年2月,毛泽东作的重要报告和讲演有《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54、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55、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56、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的。

  57、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

  58、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党的七大提出的党的政治路线。

  59、党的七大提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并在党的文件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出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60、党的七大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61、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强调看齐意识,他说,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62、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63、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64、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65、毛泽东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66、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67、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随后,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七道全面反攻命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68、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形式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

  69、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第二日即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7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71、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72、在全民族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73、到抗日战争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人,民兵发展到26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人口近一亿。

责任编辑:毛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