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3 15:45:43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了。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3、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5、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6、1884年至1885年,法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7、1894年至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8、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的多次侵略战争,英国割去香港,日本侵占台湾,沙皇俄国掠夺中国东北、西北的领土。
9、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勒索中国的赔款,仅支付战争赔款一项,中国就损失白银十几亿两,而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8000多万两白银。
10、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个比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许多重要特权。如设立港口、设立租界、开矿设厂、修筑铁路等等。
11、近代以来,代表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政府,日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一个卖国的、腐朽无能的、扼杀中国生机的政权。
12、近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这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13、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主旨是变法图强。
14、1911年10月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16、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
17、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形式,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改变。
18、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提倡民主、科学。
20、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发出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感到“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
22、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23、俄国十月革命能够在中国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社会内部正在发生变化。
24、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
25、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上,中国工人阶级必然成为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6、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7、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28、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是北洋军阀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
29、五四运动爆发后,迅速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30、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31、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作用。1919年,他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32、毛泽东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起而仿效。
33、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李大钊。
34、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既是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
35、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36、1920年10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当时称“共产党小组”。同年底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
37、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38、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39、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开幕。
40、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
41、中共一大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42、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主要内容有:明确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43、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
44、党的一大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45、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
46、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
47、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48、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
49、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50、党的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51、党的二大通过了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出具体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2、党的二大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53、党成立后致力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21年8月成立公开做职工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54、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55、1921年秋冬,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到安源调查,随后湖南党组织派李立三来此开辟工作。
56、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军阀吴佩孚调动军警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共产党员林祥谦壮烈牺牲。
57、1921年9月,浙江萧山衙前村农民大会召开,中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宣告成立。
58、1922年7月,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59、党领导发动和组织的工农运动尤其是工人运动,显示出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党同其他革命力量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条件。
60、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对国共合作起了推动作用。
6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62、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63、党的三大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64、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
65、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66、国民党一大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67、国民党一大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等10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
68、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部长林伯渠、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
69、国民党一大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70、1925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71、从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
72、为造就革命武装的骨干力量,在共产党人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有56人,占学生总数的1/10。
73、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党的四大的重大历史功绩在于,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
74、党的四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对支部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规定有三名党员即可成立党支部。
75、1925年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下,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学生、工人等13人,伤者不计其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76、发生在广州和香港的有25万人参加的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罢工工人成立由共产党员苏兆征任委员长的省港罢工委员会,对香港实行封锁。
77、1926年初,建立了由共产党员叶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78、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直接打击目标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支势力,他们直接掌握的军队有70万人,而国民革命军只有10万人左右。
79、毛泽东于1926年11月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农民运动为工作重点。
80、毛泽东曾经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81、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尖锐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种种谬论。
82、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成功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22日,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党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
83、1927年,随着北伐胜利进军,蒋介石反共活动日益公开化。在大革命的紧要关头,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妥协退让的错误。
8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到15日,有300多名工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85、1927年4月6日,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不幸被捕。他与敌人英勇斗争,严守党的秘密,竭力掩护和解救同时被捕的同志。面对敌人的绞刑架,他在北京从容就义。
86、1927年4月至5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
87、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88、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收缴工人纠察队枪械,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00多人,这就是马日事变。
89、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以“分共”的名义,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
90、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91、大革命是一场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人民革命运动。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空前传播,促进了中国广大民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为后来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92、从建党初期到大革命失败前的短短6年内,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党由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拥有近5.8万名党员的政党。
93、经过大革命,党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深刻的经验,开始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毛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