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青州七旬老翁写歌献礼建党百年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4-27 09:17:50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七里河村的李公平今年70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仅有初中文化的他没学过乐理,但自学谱曲,热衷于创作红色歌曲,从2002年至今,已创作了23首歌颂党和国家的歌曲。4月26日,记者了解到,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李公平又创作了一首《红船颂》,献礼建党百年。

  历时两年完成《红船颂》

  是对建党百年最好祝愿

  今年70岁的李公平,虽已满头白发,但身体强健,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唱起红歌来铿锵有力、激情昂扬。

  “红船扬帆灯塔明,铿锵号角导工农。赤子钢肩担使命,热血丹心铸忠诚。万水千山从容行,砥柱中流党旗红。雄伟蓝图兴华夏,共筑国梦新征程……”说起最近创作完成的红歌《红船颂》,老人张口就来,优美的旋律,激昂的歌词,饱含着老人对党的感谢和赞美。

  1964年,董必武重游南湖,曾登上画舫后挥毫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当时只有13岁的李公平从报纸上看到这条新闻后深受感动,心里暗想:“等我长大了也写首歌,歌颂南湖红船。”李公平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很有想法,并自学了谱曲,近年来创作了不少歌颂党的歌曲,唯独在歌颂红船上一直找不到灵感。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此时的李公平已写了十七八首红色歌曲,反响都不错。可能是因为有了前期的积累,为南湖红船写歌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他先写了一首七律诗,命名为《红船颂》。写完诗后,又耗时两个月,为这首诗谱曲。“歌词与诗词稍微有些不同,诗中是‘中流砥柱党旗红’,歌曲中改成了‘砥柱中流党旗红’,这样唱出来更有气势。”李公平说。

  去年12月完成创作后,李公平开始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今年3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登记,并为他颁发证书“新时代主旋律音乐作品之一(未发表)”。“我终于完成了这首歌颂伟大红船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的歌曲。又恰逢建党100周年,这是我对建党百年最好的祝愿。”李公平说。

  新闻联播中获得灵感

  首段写词谱曲一气呵成

  回忆起创作每首歌曲的故事,李公平都情绪激动,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和满足感让人备受感染。1961年,年仅10岁的李公平上小学三年级,学过两篇课文《伟大的会师》和《朱德的扁担》,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他的内心热血澎湃。那时候高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红色歌曲《浏阳河》,他虽然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觉得曲调好听,并牢牢记在心中。

  此后几十年,李公平一直有写歌歌颂党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想法,但苦于找不到感觉。直到2002年冬天,他在家看新闻联播时,其中有条新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党的领导下,井冈山、延安、沂蒙、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利用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创办了许多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既丰富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又装满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为革命老区发展作出了贡献……”

  听完这条新闻,李公平豁然开朗,一下子灵感迸发。红色文化就是最好的切入点,他立即拿出纸和笔,开始了创作,“红色的井冈,红色的峰,红色的茅坪……。”怀着激动的心情,他写下了《井冈颂》的第一段,并现场谱曲,一气呵成。

  之后,李公平没有继续创作,而是慢慢沉淀,逐步增加段落。“《井冈颂》我前前后后写了六年,直到2008年才完成。”李公平说,几经修改,他最后定稿三段,并于2013年完成国家注册登记。

  已创作23首红色歌曲

  拿着放大镜继续创作

  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今年70岁的李公平亲眼见证了祖国这些年的巨大变化。“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务农,直到2017年村里进行土地流转,成立工业园区,我才闲下来。”李公平说,以前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生活只能求温饱。现在丰衣足食,党中央还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老百姓的生活节节攀高,这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他想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的关怀。

  李公平怀揣一颗爱国红心,从2002年起开始创作歌曲,至今已创作23首红色歌曲,其中包括人文景物歌、时代新军歌、时代旋律主题歌,《红船颂》《党旗颂》《公仆颂》……每一首歌里都有他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如今,古稀之年的李公平视力有些差,但仍拿着放大镜进行歌曲创作。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践行文化报国,筑梦时代征程。”李公平说,有生之年他会一直写下去,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主旋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燕/文

责任编辑:李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