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1年3月24日在潍坊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向阳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1-04-01 10:14:09
各位代表:
2020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收各类案件186133件,审执结180166件,分别增长22.5%和12.1%;其中,市中级法院新收案件16674件,审执结17018件,分别增长5.8%和10.2%。
一、聚焦中心、护航发展,全力服务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
(一)依法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和省委、市委部署,在抗疫一线彰显政治担当。聚焦“六稳”“六保”任务,及时出台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10条措施。重拳打击涉疫情犯罪,从严从快审结涉疫犯罪案件9件14人。实行无接触诉讼服务,升级改建78处科技法庭,在线云庭审、云调解1849件。
(二)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指标改善提升。审结一审买卖、股权转让、投资贸易等合同类案件40723件,平均办理周期71.9天,缩短38.5天。完善破产案件审理机制,与16部门出台联动意见,推动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推行“简易快速审”模式,审结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129件,增长92.5%,助力6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重整成功、走出困境、转型升级。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786件。专项清理查封土地和海域使用权,盘活土地资源1130.9亩,实现企业债权1.89亿元。
(三)全力护航“三大攻坚战”。积极参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6处城区或城郊人民法庭转型为金融法庭,全市法院共审结一审借款、担保、票据、保险等案件10594件,解决争议标的83.8亿元。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三个模式”创新提升,审结一审土地承包、农地流转、征地补偿等“三农”案件380件。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审结一审环境公益诉讼案件4件、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85件,追究刑事责任225人,判令缴纳修复资金645.9万元。
(四)依法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审结政府信息公开、土地房屋征迁等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684件,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2247件。加大行政案件协调化解力度,推动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全覆盖,诉外解决征地、拆迁等行政争议664起。发送司法建议16份,连续第12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5.3%。审结国家赔偿案件61件,依法决定赔偿343.9万元。
二、惩防并举、定分止争,深度参与平安潍坊建设
(一)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6290件8360人,下降15.3%和17.7%。严惩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涉毒犯罪,审结169件239人。严惩涉及人数众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集资、网络诈骗传销等犯罪,审结52件103人。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审结42件137人,25名被告人被判处从业禁止。严惩腐败犯罪,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59件68人。严格标准、条件和程序,办理减刑假释案件2260件。
(二)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判执行任务。审结一审涉黑涉恶案件37件437人。加大“打财断血”“黑财清底”力度,判处罚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违法所得并执行到位3.36亿元。积极参与“线索清仓”“行业清源”,移送涉黑涉恶和“保护伞”线索50条,提出司法建议121条。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一审涉黑涉恶案件91件829人。
(三)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强化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的无缝衔接,入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174名特邀调解员诉前成功化解纠纷9377件。坚持强基导向,全市52处人民法庭结案38744件,占一审民事案件的53.1%。着眼促进社会基本细胞和谐,审结一审婚姻家庭案件9397件,其中调解撤诉4455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围绕民法典实施等选派130余名法官深入基层、走进直播间,发布典型案例62个。
三、高标定位、司法为民,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一)依法保障民生福祉。审结一审医患纠纷、人身伤害、产品责任等案件1495件。聚焦城市成长的“烦恼”,化解建设领域纠纷1449件。针对农民工讨薪难等民生问题,畅通审判执行绿色通道。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向涉诉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558.1万元,缓减免诉讼费107万元。
(二)全面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集成立案服务、审判辅助、多元解纷、分调裁审、涉诉信访、法治宣传“六大功能”,提供集约化服务。全面升级诉讼服务网,当事人网上提交立案申请22.1万件,跨域立案262件。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认真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坚持智能化服务与传统服务相结合,配备引导人员,为老年人提供诉讼辅助服务。坚持领导带头接访、包案下访,实行首接负责,落实诉访分离,化解涉诉信访积案。
(三)全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提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意见,完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共执结各类案件70051件,增长29.3%,执行到位114.5亿元。加大专项执行力度,常态化开展涉民生、涉金融等执行活动。强化失信联动惩戒,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1万例,在各类媒体、村居社区精准曝光“老赖”4300人次,对5.6万名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建立失信修复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四、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司法质效和公信力
(一)完善司法责任体系。压实院庭长监督职责,强化“四类案件”全流程监督。加强审判质量管理,严格案件发回重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程序变更与审限延长等事项的审批。建立员额法官动态调整机制,为基层法院补充选任员额法官21名。推进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全市法院入额院庭长审结案件7.3万件,占结案总数的40.4%。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强化法官履职保障,进一步激发队伍内生活力。
(二)推进诉讼制度改革。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三项规程”,全面强化庭审功能,充分保障诉讼权利,裁定准许公诉机关撤回起诉18件。深化民事速裁机制改革,坚持“调裁一体”,设立速裁团队43个,平均办案天数36.1天,比普通民事案件快31天;其中,中院快审团队平均办案天数7.3天。深化行政案件跨区划管辖改革,审结125件,占一审行政案件的7.4%。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加强对下指导,统一裁判尺度。
(三)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推行无纸化办案模式,加大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应用力度,电子卷宗覆盖率95.9%。加大电子送达力度,通过微信、短信、电子邮箱等送达司法文书26万件。加大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建设力度,强化类案智能推送、语音文字自动转换等系统应用,提高工作效能。加大司法公开力度,诉讼活动更加透明、诉讼结果更可预期。
五、政治引领、全面从严,努力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干警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强化党建统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分级分类培训法官、法官助理、司法行政人员,组织开展典型案例、优秀裁判文书和优秀庭审评选活动。建立干部基层挂职、交流锻炼机制,选派业务骨干到基层党政部门接地气、长才干。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广大干警争做新时代人民好法官。
(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定期不定期组织审务督察,对4家基层法院开展司法巡查。从严从实防控廉政风险,深入开展“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和任职回避。坚持抓早抓小,制定出台《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实施办法》,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专题报告刑事审判工作,认真负责地办理代表建议。真诚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各民主党派通报工作,逐件跟踪督办委员提案。自觉接受纪委监委监督,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落实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社会监督下忠诚履职、严格司法、秉公办案。
2021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全面加强各项工作,为全市“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有新提升。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二是以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紧紧围绕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依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三是以一站式建设为依托,在诉源治理和为民服务上有新担当。推动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加快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法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四是以深化司法责任制配套改革为支撑,在促进公正高效司法上有新突破。深化“分调裁审”改革,完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大力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五是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载体,在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过硬法院队伍上有新成效。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坚决整治顽瘴痼疾,确保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