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家校共育,为一年级班级管理助力

来源:潍坊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2-02 13:29:58

  问题提出的背景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父母是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触、接触最多,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好的行为被效仿,当然很好,但坏的习惯一旦被效仿了,改变起来就很难。

  孩子上了一年级,呈现千差万别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刻了家庭教育的烙印,要想再寻求一种均衡就必须从家庭教育中着手。再加上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自我管理能力差,家校共育显得尤为重要,能够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思想上取得家长的支持。

  我抓住一切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将两种思想植入他们的内心,并内化为他们的行为。

  (一)、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永远放在第一位,学校教育次之。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了一年级,把孩子推给学校和老师就万事大吉。在家长会上我纠正了这种想法,并告诉他们:对于你的孩子,家长努力了,老师只会更努力,家长用心了,老师只会更用心。如果在学校发现了孩子存在的问题,我会及时告知家长,需要家长配合纠正。当然,这种思想灌输的必要前提是:老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进了我的班,就是我的孩子,如果家长不配合我,我就要找你;当然,长期来说,他们是你的孩子,我抢不过你,所以,你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特别用心。”记得有一次,学生在校观看晚会,结束后我送孩子们列队走出校门口,家长正等在校门口翘首张望。当电动门缓缓打开,眼看着我身后的学生一个个被“抢”走,我心里无比焦虑,一个人落寞地往回走时,我心里觉得特别难受。之后便有了跟家长们的一次聊天:

  “感觉我的孩子被你们抢走了,心里真难过”

  “老师是全班孩子的妈妈”

  “家里还有两个,我很富有啊!”

  “伟大的母亲”……

  这样的沟通交流,无形中拉近了我们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也为做好家校共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最好的教育关系: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人们都说真正美好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关系就应该是如此了。我时常告诉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的种种不是,哪怕是你不经意表现出的一点不满,都可能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后果便是对老师缺少了敬畏之心,那么学校教育在你孩子身上就会大打折扣,最终耽误的只能是孩子。

   后来,我们还成立了家委会,家长们自主选举了一名主任和两名副主任,用于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心声,这对于做好一年级的工作至关重要。

  二、创建平台,以爱育爱,在细节处做好家校沟通。

  在开学初,我们就建起了班级微信群,并规定把它作为一种沟通交流学生学习情况的平台,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和链接绝不在群内发布。事实证明,家长们维护的特别好。只有一次,一个家长上初中的孩子在群里发了个无关链接,在我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家长们群起而攻之,纷纷谴责不要发与学习无关的信息,然后该家长集体道歉。从那以后再没有这种情况发生。我们还会时常利用微信群交流孩子的情况。比如:素养展示之后,我会在群里发起话题讨论“通过看孩子的试卷,您发现了哪些问题,家长可以在群里交流一下”。家长们纷纷发表看法:就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粗心、拼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我总结:希望家长能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辅导,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

  前不久,我偶然得知班里XX同学的妈妈得了胃癌,年仅28岁的她不仅遭受病痛的折磨,而且被巨额的医疗费用压得喘不过气。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我决定尽我的绵薄之力帮帮她。我首先得到了她的应允,之后,在班级群里呼吁“我谨以个人的名义,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帮帮她。也请大家积极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多一份希望。”在我的号召下,我们的家长积极捐助并转发。仅那一晚,捐款数目增加了3000多元;转发达50多次,那一晚,我们的班级微信群里传达的是永存的善念;那一晚,我们真正团结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我们紧紧拥抱的,是心中的爱。我在想: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此刻不管是我们班级里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这样做。相信这种善念也会无形中影响我们的孩子。以爱育爱,让每一个孩子向上、向善,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应注意的问题

   家校共育,重在唤起家长的共识。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应首先注意明确我们共同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能顺利度过从幼儿园到学校教育的过渡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只有目标一致,才能与家长拧成一股绳,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取得的成效

  有了与家长们心与心的沟通交流,感觉大家对老师的工作越来越理解和支持,对班级里的各项工作也是有求必应。做好了家校共育工作,学生便处在了一种无缝隙管理的安全区,这对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幼儿园到学校教育的过渡期意义重大。

  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不仅父母,老师也是如此。教学相长,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实现着自我成长。相信,通过家校共育的有效实施,一定会为一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助力。

  临朐东城双语学校 尹慧洁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