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一周年系列报道 | 优质均衡篇
来源:潍坊教育发布 发布时间:2020-09-06 15:14:40
2019年9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擘画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大会召开以来,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铸魂育人质量显著提升,教育综合改革蹄疾步稳,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有力,校长教师队伍活力迸发,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持续增强。值此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系列报道,回顾潍坊教育一年来发生的重要变化,敬请关注。
以优质均衡创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市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作为保障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牵引性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起“党政主导、整体推进、分类实施、全面创建”的工作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在2019年10月12日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大会上,我市作为全国四个先进典型和唯一地市代表以专题片形式介绍创建经验。2020年5月19日,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闻发布会推介我市纳入各级党政重点工作的做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办《教育督导决策参考》第9期印发《山东潍坊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新阶段》的机制做法;目前我市已有昌邑、临朐、寿光、青州、高密、奎文、昌乐7个县(市、区)通过省级复评,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以专题片形式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启动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纳入党政重点工作强力推进
一是作为民生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制定年度工作目标、明确季度工作措施,实行一月一调度。2020潍坊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实施方案提出“全员创建、全面提速、全省领先”的工作目标和推进举措。二是发动县市区全员创建。落实“以县为主”创建主体责任,2019年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出台创建工作方案,2020年各县市区政府工作报告,都将优质均衡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其中,分别提出“确保创建、全力争创、积极推进”等年度工作目标,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工作成效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市对县市区年度教育综合督导方案,在资源配置、经费奖补、表扬奖励等方面建立配套激励机制。
教育部网站推介我市党政主导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典型做法
依靠机制解决超校额班额等突出问题
一是推行住宅小区规划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在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配套教育设施建设占地、规模、交付条件等关键要素,与首期住宅开发“四同步”,预售前由教育部门前置审核,保障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实施校园建设三年攻坚计划,2019年投入29.6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1所,新增学位4.08万个,2020年继续新建改扩建学校39所,成为全省首批破解“超大班额”的地市。二是建立公平招生、合理分流机制。率先打通教育、公安、国土、市场监管等数据壁垒,招生入学实现家长零跑腿网上办,从制度上保证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杜绝择校生。实行“一校长多校区”改革,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合理调整招生片区等措施,盘活区域间、校际间学位资源。2019年以来全市共化解超规模学校30所,占全部存量的44.8%,昌邑、寒亭、昌乐、高密等县市区基本破解大校额。三是开展音美教室不足问题专项整治。针对音美教室数量、面积不足、挤占挪用等现象,逐校摸清底子,一校一策,通过“调布局、降班额、转用途、多功能”等措施限期整改,2019年以来共整治不达标音美教室168间。
2020年建成投用的寒亭区河西学校
实施一县一项目补齐发展短板
优质均衡创建,硬件是基础、内涵是关键。我市采取“一县一策、政府承诺、财政投入、社会监督”的方式解决师生最直接、最紧迫问题。2019年全市投入38.99亿元,新建中小学、改善运动场地、仪器设备、创客空间等基础条件,其中新建塑胶运动场地112块、更新教育信息化设备18851台套。昌邑市投入1.6亿元,实施塑胶操场改造工程和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学校品质大幅提升;临朐县实施教师精神培育工程和小规模学校督导评估行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寒亭区投入3.76亿元,实施校园“六化两改”工程,校校建成学生餐厅,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今年以来,安丘市投入6亿元,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坊子区投入2810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宿舍、厕所、土操场“四改”行动;潍城区计划投入1370万元,启动中心城区学校“拔钉子”工程,增加运动场地面积,满足学生活动需求;寒亭区新扩建15处体育运动场地,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2020年完成改造的昌乐县经济开发区马家河小学操场
深化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一是按照“退补相当”原则补充新教师。市编办、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每年按照各县市区自然减员数确定编制内教师招聘计划,建立编制周转专户、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引进紧缺学科教师。去年全市共招聘教师4105人,今年全市计划招聘教师3534人,成为补充新教师最多的时期。二是实施县管校聘改革。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示范区,市教育、编办、人社、财政联合发文,制定“总量控制、按需设岗、分层聘任、合同管理、绩效激励”的改革举措,将教师资源配置从“学校层面”提升到“系统层面”,与职称晋升、评优树先相结合,建立起“骨干教师任期交流、学校竞聘交流、乡村特岗筑巢引凤交流”等经常化机制。2019年全市校内竞聘76333人,城乡交流4932人。三是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市政府出台一系列突破性政策提高教师待遇,按照生均100元标准核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增量,按照每班每年4000元标准拨付学生延时看管服务经费,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经费财政负担部分增加至每班每月500元,建立教师层级发展机制,教师育人业绩与劳动收入分配挂钩,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
寿光市2020年新招聘教师岗前培训会议
推行现代治理创造特色办学环境
一是以评价制度改革破除五唯痼疾。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教育“督政”,不考核升学率,突出督改革、发展、稳定,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实施“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学校“常规+创新+满意度”考核新机制,实行师德考核在评优晋级中的前置审核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中招生录取,解放学校、教师和学生。二是以校长职级改革推动专家办学。建立校长遴选聘用、考核激励、任期交流、退出转岗、后备人才培养等制度,引领校长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深化校长治校育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校长从严治党、现代治理、课程领导、团队建设、盘活资源、改革创新、自我发展等七项关键能力。三是以学校自主办学引领特色发展。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目标、项目、清单、底线、风险、协商、价值等七项管理,围绕管办评分离推行放管服改革,把主要精力放在管住底线、营造环境、价值引领等方面,减少对学校办学的微观干扰。完善学校内部“四会一章程一核心”治理结构,依靠专业化的校长队伍、宽松的外部环境、决策执行监督协同的内部运行机制,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
第五届“未来教育家”治校方略路演大赛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潍坊正在以优质均衡创建为契机,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生态,努力开创“城乡学校各美其美、区域教育美美与共”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潍坊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省行业首位。
责任编辑: